这是一座千年邑县:崇阳“水滴石穿”的故事,首开华夏大地勤廉新风之先河;金城墨沼的清香,飘溢着一代文豪山谷老人黄庭坚的灵气;汉民族长篇叙事诗《钟九闹漕》《双合莲》的呤哦,成为民间提琴戏经久不息的传唱……
这是一座荣光之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百泉地质之乡、中国钒业之乡、中国麻花之乡,全国法治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优秀平安县市、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文明城等多项金字牌匾令千年古县熠熠生辉。
崇山崇水看崇阳,满目阳光满目春:地处长江中游,幕阜山脉中段北麓、鄂湘赣三省交界之处,四面环山,中部平坦,素有“江南天府”的美称。
一个文明城市经年积淀后的熔岩迸发:版土面积196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城区人口15万。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8.5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1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198元、12089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举全县之力,创文明之城;聚文明力量,筑精神高地。如今,50万崇阳人民,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征程中,上下团结一心,步履铿锵,正奋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懈追求而努力!
聚共识 齐参与
撸起袖子加油干
“楼长高了,路变宽了,河变清了,街变净了,城区秩序好了……”
漫步崇阳城区,休闲广场、公园绿地环境优美,市民悠然自得;单位、社区里处处有“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公益宣传无处不在,氛围浓厚:临街门店、建筑工地围墙、的士车载电子显示屏等,常年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志愿精神、建设文明城市等公益广告宣传。文明礼仪、读书学习、勤俭节约之风深入人心;公交车上,是相互让座的乘客……在这座城市里,文明的味道越来越浓。
提到这两年对城市的印象,许多市民表示:“路口不堵车了,绿地多了,街道干净了,环境更舒适了。”
这样的评价,恰恰印证了县委书记杭莺反复强调的一番话:“抓创建就是抓项目、抓民生、抓发展、抓环境。”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的就是要把城市功能做优,形象做美,环境做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县长郑俊华掷地有声。
于是,一场场动员大会相继展开,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杭莺任政委、县长郑俊华任指挥长,下设创建办公室,定期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协调、指导、推动全县创建工作。
一次次宣传引导接力实施,一项项任务分解落地,一套套方案接连出台,一次次督导马不停蹄……崇阳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指挥部,从县直各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创建办,成为创建工作的专职队伍,县财政全力保障经费投入;县直各成员单位成立相应的创建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文明委(办)牵头,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共创的生动局面,从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到责任奖惩,各级各部门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在全县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强大合力,实现了文明创建“一盘棋”。
据悉,3年来,该县印发了《崇阳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召开了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听取创建工作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督查,真正形成了县委、县政府牵头抓创建,书记、县长亲自督创建的良好工作格局。
抓引导 促宣传
深入践行价值观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就是要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更接地气的过程中使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
如今,在崇阳,无论是大街小巷、公园小区还是机关单位,色彩鲜艳、主题突出的公益广告栏、文化墙越来越多。
该县从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渠道搭建平台,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县成立了综合创建指挥部,按照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标准,把《测评体系》确定的8大项82小项逐一分解到各个单位。制定下发了《崇阳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责任分解方案》,制定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使文明城市创建由“软指标”变为“硬任务”。
该县注重运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流动宣传、文艺宣传等多种方式,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洁城活动并发放《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倡议书》《崇阳县市民文明手册》2万余份;在崇阳电视台、《咸宁日报·崇阳周刊》、中国崇阳网、云上崇阳等媒体开设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及时报道创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在城区醒目外墙、建筑工地围墙、背街小巷墙面制作600多块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宣传牌,在全县城区制作100多块文明创建公益广告牌,在城区主要路口和重要地段等架设12个立柱式大型公益广告牌;在公交站亭安装创建宣传公益广告500多幅,在各社区办宣传专栏50多面;大型户外电子屏和各窗口行业、单位的户外电子屏,长期滚动播放创城宣传标语和文明礼仪用语,公交车、出租车车身和后视窗上都张贴宣传标语,文明城市公益宣传效果大幅提升,形成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
抓整治 重落实
齐抓共管治顽疾
一座富有魅力的文明城市也要看颜值。
门头牌匾整治工作令许多市民感叹。整治之前,该县的步行街、客运站、三角洲广场等本该体现地方文化的标志建筑一度令人“惨不忍睹”,因为这些建筑的门头牌匾杂乱无章,楼顶设置多个大型广告牌,楼体密密麻麻布满各类广告,沿街商铺门头牌匾或大小不一,或破损不堪,或字体残缺,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为改变这一面貌,该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龙头,组织开展集中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活动,加大了对随意倾倒垃圾、乱排放污水等违章行为的巡查管理和处罚力度,辐射带动乡镇所在地开展文明集镇创建活动,重点解决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实行县四大家领导包街责任制,加强和完善“门前五包”,组织发动县直各部门干部职工、社区居民、中小学生每周五下午开展城区清洁卫生大扫除活动,对城区主干道实行24小时保洁。
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门头牌匾整治专项行动迅速开展,县城管执法局、工商局、交通、交警及天城镇等有关单位积极行动,对软体喷绘、陈旧破损、一店多招、不符合门头设置技术规范和影响安全的户外广告、游医广告、灯箱设置、遮阳蓬、店面装修等,严格实行封闭式施工,对城区所有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超标生产噪音、油烟污染全面开展了专项整治。对流动摊贩和占道经营严管重罚,取缔了马路市场,清理零散摊点480余处,划行归市48处,开展市场秩序整治60多次,突出解决了市场秩序混乱、保洁意识不强、乱摆乱放货物、通道不畅、卫生措施不到位、环境面貌差的问题。
在城区主要交叉口增设红绿灯,在主干道划设交通标线,完善城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机动车停放点120个,非机动车停靠点200个,加大了对违章车辆的处罚力度,大力整治乱停乱靠和非法营运,加强了城区运石、运沙、运土车辆管理。组织开展了“打黑除恶”、“扫黄除赌”、“破案追逃”、“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活动;对城区所有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超时营业等违规经营行为网吧进行了彻底整治和清理,查处违规经营108家(次),停业整顿16家,净化了网吧经营市场,保护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修道路 建绿地
城区面貌展新颜
“过去又黑又暗,如今装了路灯、探头,走到巷子再不用摸黑,走在路上心里也是敞亮的。”居民坦言,县城“一年一个样,越变越漂亮!”
漫步崇阳,秀色满目。“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
文明创建不再是空喊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民心工程。这句话,已成为崇阳的真实写照。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就是要把提高文明程度与改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在提升素质上下功夫、在强化管理上动真格,努力营造一个更加优美、文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城市建好了,环境优越了,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市民”。在7月5日的全县创建督办推进会上,县长郑俊华再次以肺腑之言号召全县上下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真正把这件关系自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该县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功能”为重点,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工程和城区建设“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工程,开展了城市主干道、背街小巷整治活动,形成沿河景观带、城市广场休闲区、天城公园、大集公园等城中景点,解决了群众关注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道路黑化、卫生净化、城市绿化、街道亮化”四化工程是崇阳县的得意之笔。看,投资1.2亿元高标准完成了崇阳迎宾大道5.5公里刷黑、绿化、亮化建设;投资5000万元完成人民大道3公里刷黑;投资1.5亿元对崇阳大道进行刷黑和美化、亮化等升级改造,对临街面房屋、建筑物和城区桥梁进行亮化包装;主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城市的绿化率提高了5%,绿地率提高了3%,亮化率达到98%以上,道路和主要公共场所硬化率达到100%;投资200万元建4个垃圾中转站,投资160万元配置12辆垃圾清运车和1000个垃圾箱、3000个垃圾桶;投资420万元更新1路公交车辆,投资500万元开通4路公交,完成对120个公交站亭、站牌的升级改造与美化装饰,及时更新补充交通标志、标线设施,合理增加停车泊位100个,扩大公交车覆盖范围,增加了公交线路,规范了城市交通秩序。
自2013年以来,该县按“通、平、亮、绿、美”标准,全县5个社区的19条背街小巷如约“变脸”。主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3年内森林覆盖率达68%,林地绿化率达90%。城市整体面貌实现了“绿、净、美”,城市功能不断迈向“便、捷、优”。
的确,城区的路宽了、树多了、景美了,市政道路旧貌换新颜,城市的条条“经络”被逐一打通。
夯基础 强功能
提升城市新品位
一张蓝图建到底,一套规划管到底。
该县着眼于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大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大提升,以大建设促进文明程度大提高。
按照“七乡共建、五区同造、以城带乡、五城同创”工作思路,该县优化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打造“一圈两带”城镇群布局,着力建设四大功能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功能”为重点,累计投入资金16.47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26个,天城大道、文昌大道、隽西大道等城市道路相继完工,投资5.2亿元建成了教育城,投资3.2亿元建设卫生城,按照国家一级馆的建设标准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县档案馆。
县文化体育中心已破土动工建设中,新建乡村文化广场160多处,文化设施实现了“县有三馆、镇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先后建成了大集广场、天城公园、大集公园;投资1.6亿元建成迎宾大道、崇阳大道、白泉大道和“一河两岸”南北岸的污水管网;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天城污水处理厂和青山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城市集贸市场、交通、物流、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工程顺利实施,有效改善了城市面貌。
抓对标 补短板
书写文明新答卷
用环境影响人,用文化塑造城,是崇阳的创建理念。
文明创建,政府、市民、企业、党员干部等全社会参与——这是崇阳人共识共为的文明约定。
县文明办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对所驻点村开展文明新村创建工作实施帮扶,给予财力、物力、人力支持,每年共计投入帮扶资金约100余万元。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县里每年表彰200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每户奖励500元,并在贷款、医疗、旅游、升学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政策。大力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累计发放科技资料30万份、培训农民20多万人。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惠民工程,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300多个。实现了农家书屋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达1000多万元,建设大小农村文化广场628个、篮球场125个,满足了村民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促进了家庭、邻里和谐。目前,共有各类广场文化活动队伍1200多支,形成了该县农村的特色“广场文化”,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在天城广场,中央主题雕塑由6根百合花柱和双手高高托起的太阳组成,设计表现万物崇阳,百事好合;阳光普照,百业兴旺,明天更加美好。
文明无止境,创建不停歇。立足新的起点,崇阳正奋力前行,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力量之源,营造百姓安居乐业的发展环境,展开一场更为精彩的幸福接力!(图/文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 汪淑琴 沈二民 汪国文 通讯员 程洁)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帮忙安置多方寻找 崇阳警民接力助走失老人回家
下一篇:
杭莺率队督导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提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