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全媒体记者邹辉、见习记者赵浩、通讯员黄雨薇报道:金秋九月,正值水稻丰收之时。在崇阳县铜钟乡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微风吹过泛起层层稻浪,一幅美丽生动的乡村丰收盛景图徐徐展开。
9月19日,铜钟乡清水村种粮大户冯四明一家早早开始忙碌起来。趁着早秋的凉爽,他们分工协作,投入到秋收的热潮中。大家整齐地排成一行,手中锋利的镰刀快速挥动,发出“沙沙沙”的声响。一搂一割,一把能割下六七蔸稻穗。
“一个人快的话一天可以割1亩,手脚慢一点的可以割5分田,田里收成很好。”铜钟乡清水村村民黄霞妮告诉记者。
稻谷收割完毕,便进入打谷环节。以往通常采用机械收割,但今年冯四明种植的糙米成熟较早,且地处小山丘,不便机械进出。于是,他选择了更加灵活的脚踩式打谷机,既不影响其他正在生长的农作物,又能高效完成打谷任务。
在打谷机前端,两个人侧身接过一把把禾穗,单脚踩住打谷机踏板,双手紧握禾把子,在快速转动的齿轮上脱粒,身体随着踏板有节奏地上下起伏。虽然辛苦,但看着丰收的稻谷,冯四明一家人满脸笑容。
抹了一把脸上的汗,黄霞妮开心地说:“累是比较累一点,但是庄稼丰收了,心里还是很幸福的。”
不一会儿,水稻就收割了大半。打谷机底座的方形木桶中,装满了刚刚脱粒的谷粒。负责“出桶”的人用编织袋装好后,冯四明轻松一提,扛上肩膀,将一袋袋谷子运往装车处。
“我今年种了13亩水稻,大概能出6000多公斤的谷子,加上糙米能卖20000块钱。红薯有5亩,大概能卖3000-4000块钱,玉米能卖2000块钱。把稻谷收完就开始挖红薯,挖完红薯就准备开始种油菜。”铜钟乡清水村种粮大户冯四明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清水村作为传统农业村,村“两委”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积极助力农户抢抓农时,不断探索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全力确保粮食安全。
“我们清水村有水田面积3000多亩、旱地2000余亩,目前正处双抢季节,我们积极联系机械,帮助农户做到应种尽种、应收尽收。”铜钟乡清水村村干部谭世勋说。
编辑:何珊
上一篇:
医险携手并进 开启深度合作 共筑健康未来
下一篇:
崇阳县沙坪镇:鲜嫩黄瓜好滋味
9月28日,崇阳县铜钟乡6组,村民趁天晴在家门口晾晒刚收割的稻谷。 近日,中稻大面积成熟,当地村民抢抓有利农时收割稻谷。
粮仓里堆满了谷子,阚文波来回巡查了好几趟。并找到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寻求学习种植和农机技术的机会,无论是选种、播种施肥...
近年来,咸宁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菜篮子稳产保供等重点工作,依托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示范...
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与农机化管理股工作人员刘华龙介绍,现在全县中稻和一季晚稻已经逐渐成熟,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调配收割...
咸宁网讯记者见博、通讯员吴涛报道:近日,在高桥镇“乡村客厅”油菜种植基地, 140亩油菜迎来收割期,颗粒充实饱满的油菜籽...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娅、通讯员王勃报道:5月26日,崇阳县石城镇八一村, 3台收割机在油菜田里快速穿梭,不到10分钟,就将一大片...
近年来,贺胜桥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水稻生产上不断强化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并适时组织农技人员下田指导选...
“收割,脱粒、分离、粉碎、秸秆回田……”5月14日,记者在360省道旁边的奶牛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一期现场看到,五台收割...
在下一步工作中,该集团将持续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用好用活现有土地资源,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产业增效,实现耕地...
陆溪镇是最早开镰收割的乡镇之一,依据成熟时间,后面各乡镇将陆续开镰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