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嘉鱼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遵循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立军令”,“挂图作战”,自我加压,奋发作为,谱写了一曲曲亲民助民富民的华美乐章,开创了一项项扶贫助贫脱贫的特色产业,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感人的嘉鱼故事。
规定动作规范,自选动作创新;风调雨顺时奋发,遭遇天灾时淡定;内生动力自强不息,外力帮扶源源不断;倒排工期,立下愚公移山志;顺势扶助,斩断千年贫穷根。
整合资金有钱扶贫;动员力量有人扶贫;纪律跟进有章扶贫;精准识别全面完成,精准施策全面推进,精准帮扶全面展开,精准指挥到边到角。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嘉鱼县立足本地实际,动员各方面力量,织就一张紧密围捕贫困拔除穷根的大网,走出了一条具有嘉鱼特色的扶贫脱贫之路。
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和市委书记李建明到簰洲湾镇察看灾情,指导防汛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主任刘俊文来嘉鱼调研
市长丁小强冒雨检查嘉鱼县扶贫救灾情况
市委副书记吴晖等领导来嘉鱼调研产业扶贫
嘉鱼县委书记余珂到纵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调研产业扶贫情况
县四大家领导对各镇产业扶贫工作进行拉练检查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胡春雷深入一线慰问抗灾群众
潘家湾镇头墩村互得利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青蛙养殖基地
县领导到嘉珍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调研龙头企业带领贫困户脱贫情况
港东村林下养鸡扶贫项目
近两年来,嘉鱼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攻坚目标,决定把产业扶贫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硬仗来打,按照“平原粮菜、滨湖鱼虾、丘陵红薯苗木和油茶”的布局,拿出4500多万产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出台了八项产业奖补措施,开具了深度挖掘产业扶贫的“药方子”。全县8 个镇、82个行政村积极响应,照方抓药,对症用药,精准施治,产业扶贫成效日益凸现。
舞活龙头 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
嘉鱼素有“锦绣江南、鱼米之乡”美誉,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大县、螃蟹之乡、鮰鱼之乡。近年来,该县瞄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连续三年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 “以奖代补”,整合激活社会资金6个多亿,实施了蔬菜、水产等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功获批省级农业示范区,逐步将传统产业打造成优势产业。自全县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舞活龙头、厚植优势”的思路,出台了“种植大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发展设施钢架大棚20亩以上,且带动贫困户连续两年每户每年获得股份收入或务工收入1万元以上的,每亩奖补6000元”的奖补政策,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水生菜和特种水产养殖,扶持和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潘家湾镇和新街镇先后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建起了5000亩有机设施蔬菜基地,入社社员810户。经过项目资金的整合与发展,蔬菜合作社现已覆盖到30多个村,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370多户贫困户仅蔬菜产业一项,户均年增收1万元。
借风扬帆 将“舌尖”品牌转化为扶贫品牌
嘉鱼水资源丰富,境内湖泊星罗棋布,盛产莲藕,闻名神州。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专题节目《舌尖上的中国》首集推介的就有嘉鱼珍湖莲藕。借此契机,县委、县政府指派相关部门到国家工商总局,成功地注册了“嘉鱼珍湖莲藕”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一步打响了“南有嘉鱼”美名,逢年过节专程来嘉鱼品尝、采购莲藕、藕带和莲子的游客、客商络绎不绝。为了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力,助力扶贫攻坚,县委、县政府按照“借势造势兴产业,依托名牌打品牌”的思路,先后引进了湖北鸿富、湖北嘉珍两家莲藕加工企业落户,并研究出台了“对种植莲藕、湘莲、藕带、菱角等水生蔬菜的贫困户,按每亩200元标准奖补,10亩以上的按10亩计算”的奖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经营主体和广大贫困户的种植积极性,取得显著效果。陆溪镇以珍湖周边的官洲村、界石村为主轴,辐射带动莲藕产业发展,很快建成了10000亩莲藕、800亩湘莲、500亩藕带的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扶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全镇有310多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务工,户均年增收8000多元。
移花接木 将产业新路转化为扶贫新路
嘉鱼县委县政府主动突破思维桎梏、地理束缚,创新利用贫困村现有资源,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休闲旅游等环保人文型朝阳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县委县政府关于“对山林进行翻耕并栽种果树、培育苗木花卉的贫困户,按每亩400元的标准奖补,10亩以上的按10亩计算”的政策出台后,高铁岭镇八斗角村利用本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引进湖光山色花卉苗木公司,流转全村荒芜的荒山荒坡8000亩,租赁给该公司培育花卉苗木,公司支付给村里土地流转资金625万元,支付农户打工工资30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直接得到的土地流转租金和打工收入达500多万元,直接带动全村128户贫困户、407人脱贫。该镇还整合资金在石泉村开发休闲旅游项目,招引了4 位老板,在该村流转土地1300亩,建设花卉苗木、葡萄采摘、湘莲种植和休闲垂钓基地,农户除每年每户可从中获得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外,还可以在基地务工增收。该基地现已带动该村45户贫困户、142名贫困人口受益脱贫。针对我县畜禽养殖集约化率、规模化率偏低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对养羊10头以上的贫困户,每户奖补3000元;对养牛3头以上的贫困户,每户奖补5000元;对养猪3头以上的贫困户,每户奖补1200元;对养家禽50只以上的贫困户每户奖补300元”等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养殖的热情。新街镇蜀港村贫困户程贤功,带领该村13户贫困户成立养牛合作社,并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由合作社出资80%,贫困户出资20%购买、喂养母牛,合作社提供种牛帮助配种防疫、饲养、饲料等方面的技术,贫困户在养殖基地务工养殖母牛。待母牛育出牛犊后,合作社按市场价的8折回购小牛进行养殖,形成了养殖-繁育-养殖的循环养殖产业链条,既解决了牛种来源问题,又节约生产成本,既发展了新产业,又帮助了贫困户,达到了双赢,收到了双效。
变废为宝 将产业潜力转化为扶贫动力
红薯是嘉鱼丘陵地区传统种植品种,对土质要求不高,既可连片经营,又可以分户种植。但长期以来,农户种植的红薯除一部分用于食用、市场上销售外,多数被用作猪饲料,其消除活性氧功能和抗癌症、抗衰老、抗动脉硬化等附加值和开发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为把产品优势变为商品优势,把产业潜力转化为产业优势,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政策,“凡种植红薯100亩以上,带动10户贫困户增收的专业合作社,按每亩200元标准奖补”。陆溪镇率先成立合作社,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和“一事一议”项目奖补资金100多万元,支持花园村建起标准化红薯加工厂,村集体通过公开招商吸引庆林薯业公司进驻,由公司带头示范建设红薯基地1000亩,带动辐射周边印山、虎山、铜山1300多户农户,种植红薯9000亩,由公司直接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带动210余户贫困户参与红薯种植和加工厂务工,户均年增收突破1万元,村集体通过厂房出租每年增收5万多元。
因势利导 将政策机遇转化为扶贫机遇
嘉鱼县以全市重点打造油茶百亿产业为契机,出台了“对新种植的油茶,按每年每亩100元的标准补助抚育管理费,连补3年。对集中连片新开发油茶基地100亩,带动1户贫困户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奖补”的奖励措施,并招引外地老板在官桥镇通过“二次流转”方式,建设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同时要求老板在务工方面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县、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观音寺村、舒桥村和港南村分别组织200多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分别发展油茶3000亩、1000亩和500亩,走出一条“老板+农户+扶贫户”的产业扶贫的路子。待油茶挂果后,仅油茶产业可帮助200户贫困户年均增收万元以上。目前,全县共流转开发闲散土地发展油茶3万亩,惠及贫困户1000多户。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是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片区县、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新举措。嘉鱼县因地制宜,在不占用耕地的同时充分利用荒废土地,县财政列专项奖补资金480万元,支持全县12个重点贫困村各建设一个50KW光伏发电站,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台发电站年增加发电量为5万千瓦/时,新增村集体收益6万余元。此外,该县还申请国家扶贫贷款6个多亿,支持产业脱贫攻坚。
多措并举真扶贫 攻坚克难保脱贫
嘉鱼县位于咸宁市西北部,县域面积1018.42平方千米,下辖八个镇,82个行政村及18个居民委员会(社区),总人口37万。经过2014年建档立卡和2015年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1187户37201人,共有重点贫困村12个,分布在五个镇;贫困人口分布在全县所有村级行政区域内。2015年底存量贫困人口6196户19808人。2016年省下达脱贫任务为3个贫困村出列,8789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
真扶贫就必须动真格。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高位谋划,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工程、系统发展工程、最大民生工程和干部能力工程来抓。一是建立三级指挥体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嘉鱼县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建设统筹协调指挥部,各镇也分别成立了分指挥部,各村建立了精准扶贫战地指挥部。充分发挥县委扶贫攻坚“一线指挥部”作用,书记、县长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督导,包镇县级领导分片负责。二是开好三种工作会议。县统筹协调指挥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半月一次分析会,一周一次碰头会,及时研究分析部署扶贫攻坚工作。三是实行三类督办检查。县委、县政府督查专班进行综合督查,县指挥部专业人员进行专项督查,请“两代表一委员”和企业家代表进行第三方督查;对工作不力、帮扶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四是落实三个全面覆盖。全县12个重点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82个行政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6196户存量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为把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嘉鱼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嘉鱼县千人联千户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嘉鱼县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扶贫政策措施。
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整合资金340万元,对全县1888名2015年存量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在园儿童)进行全方位的资助;目前,已发放扶贫助学资金171万元;整合农业、农机、畜牧、水产、扶贫以及人社部门教育培训资源,对全县有劳动能力和有需求的贫困户进行了为期8次646人次的职业技术培训。
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实施“扩面、提标、零起付、快结算、全兜底”工程,即:把医疗救助保障对象扩大到2015年存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以及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孤儿。提高门诊重症报销水平,提高住院医疗费用新农合报销水平,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水平。2016年参合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取消起付线。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费用,个人只支付自负部分。截至7月30日,全县农村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对象住院治疗2559人次,住院总医疗费用1767.29万元,新农合报销1007.35万元,享受精准扶贫政策性报销142.29万元,享受保险政策性报销148.6万元。同时,县政府还整合资金2000万元,对2015年存量贫困人口医疗合规部分费用在报销和救助后的剩余部分进行全部兜底。
落实危房改造政策:2016年上半年,已对全县380户贫困户危房进行了改造,覆盖全县12个重点贫困村贫困户,切实解决了贫困户住房安全。与此同时,全县已锁定的易地扶贫搬迁720户2148人,分两年实施完成,今年将完成易地搬迁贫困户71户204人。
落实兜底供养政策:在全县低保五保金发放标准全市最高基础上,县政府整合资金1100万,对全县3300名低保贫困户对象,按照月人均提高100元增发低保金。截至目前,已增发贫困户低保金213万元;对124名农村贫困人口发放医疗救助金 121.4万元;对1355名农村贫困人口发放临时救助金138.7万元。
6月18日以来,嘉鱼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强降雨袭击,累计降雨612.6毫米,外洪内涝导致全县8个镇严重受灾,受灾面积33万亩,受灾人口21.6万人;倒塌房屋51户96间,直接经济损失10多亿元,仅农业损失就达5亿多元。
全县12个重点贫困村普遍受灾,在全县 5421户,15921受灾贫困人中;倒塌房屋84间,受损452间;贫困户种植业受灾26202.9亩,养殖业受灾6555.2亩;贫困户受灾损失达3941.6万元。
面对灾难,嘉鱼县委县政府沉着应战,全力防汛保安全,抗灾保发展,救助保民生,自救保脱贫。县委书记余珂坐镇第一线指挥全县抗洪救灾的同时,要求把贫困村贫困户的抗灾保生产、保脱贫放在突出位置,签署县精准扶贫指挥部2016年第1号命令后,全县各驻村工作队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灾,确保贫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开展生产自救,确保全年脱贫目标。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胡春雷7月25日一到嘉鱼,就立即深入防汛抢险救灾一线检查指导全县防汛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生产救灾一线的贫困群众。领导的重视和垂范,极大地提振了全县人民抗灾自救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全县各地正按照县委县政府“湖里损失山上补,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务工补”的思路,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力以赴降损失、保增收、保脱贫。一是抢排渍水,迅速对水田进行早稻翻秋。二是增加秋播面积。丘陵村扩大油菜小麦作物面积,做到应种尽种。平原村抢抓季节,抢种白菜包菜。三是渔池增加投放,争养一季鱼苗增收,或增加投肥投饵千方百计增加产量增收。四是龙虾池、湘莲池被淹没顶的在消毒后放一批龙虾小种苗,在明年春季卖龙虾种苗增收。五是组织贫困户富余劳力,到本地各类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工业园区务工增收,自主脱贫。
村村兴产业 一村一特色
——嘉鱼县12个重点贫困村扶贫产业发展简介
1. 港南村突出产业扶贫出新招
官桥镇港南村立足本村实际,在产业扶贫上使出了三招:一是抓重点 。将村里1000亩,水深不足1.5米的精养鱼池水,拓深到2.5米到3米,增加水体溶氧量,降低发病率,增养鳝鱼、泥鳅、大口鲶等多种鱼种,亩均增收近2000元以上。二是突难点。全村第一批流转土地500亩,建立油茶基地,扶持5户贫困户11人参与种植。2017年再发展500亩油茶,吸纳更多贫困户参与种植,发挥更大的扶贫效益。三是扶热点。村里有土鸡养殖户3户,都有成熟的养殖技术,其中有两户是贫困户,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扩大规模。村里帮助他们筹资,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只以上。目前,全村已有数十户贫困户加入到养鸡行列。
2. 蒲圻湖村拓展产业扶贫新思路
渡普镇蒲圻湖村在市、县驻村工作队帮扶下,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村里利用国家政策性资金补贴,兴建500亩精细蔬菜大棚,每20亩一片。前期采用由种菜能手带贫困农户的办法,由农户自己筹资,自由组合。村里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村“两委”结合本地日照充足的气候特点,为全村536户每户安装3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并网发电后,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村里还筹资兴建了4800平方米蔬菜集散市场、硬化沟渠和机耕路,绿化、美化3公里幸福路,并安装了20盏太阳能路灯,配齐了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3. 舒桥村书写产业扶贫新篇章
官桥镇舒桥村积极推进产业扶贫,采取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的方式,开发茶园120亩,贫困户每亩每年可增收200元。鼓励村种桔大户成立柑桔合作社,带领5户贫困户种植柑桔200亩,亩平增收2000元。村茶园和果园每年的管护用工40—50人,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力打工,人均年创收6千元。该村三组邵新洲养有蛋鸡7000多只,致富后,主动帮助二组贫困户方雄才发展蛋鸡2000只,为其提供种苗和技术,年收入一举超过3万余元,人均增收1万元。七组杨红波养有蛋鸡万余只,收入非常可观。而本组残疾人杨德河,全家6人,养蛋鸡1000多只,由于技术跟不上,一直亏本。村委会动员杨红波为杨德河提供种苗和技术,发展蛋鸡3000只,预计年收入5万余元。今年,村里还连片开发了200亩红苕基地,带动6户贫困户种植,预计户平增收5000元。村委会将毎年5万多元的村集体收入,全部用于与村里主导产业相配套的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民文化娱乐广场,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村父老乡亲。
4. 新庄村开创产业扶贫新局面
高铁岭镇新庄村,按照“强设施、兴产业 、促脱贫”的工作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开创产业扶贫新局面。 要想富,先修路。村两委组织资金,对一、二、三、五等4个组9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对贫困户居住较为集中的13口当家塘进行清淤、护砌。该村在原有柑橘、杨梅、枇杷200亩的基础上再发展100亩果园,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务工增收。村里还将原有460亩老化鱼池进行精养改造,建立鳝鱼、龙虾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带动贫困户45户土地入股、135人务工增收。
5. 虎山村描绘产业扶贫“新画卷”
陆溪镇虎山村积极发展扶贫产业。连片流转残次林和荒芜地2000亩建立油茶产业基地,以每亩每年270元租金租给老板经营,安排32户贫困户劳力在基地务工,户平可增加劳务收入3000多元。2000亩油茶地,每亩流转费200元归农户,70元差价归村集体,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增收14万元。此外,该还新发展无性系茶园200亩、稻田养虾200亩、养泥鳅100亩,依托庆林薯业有限公司建立200亩红薯产业基地,进行红薯产品深加工增收。确保全村如期出列,92户贫困户262人预期脱贫。
6. 王家庄村开启产业扶贫新模式
渡普镇王家庄村积极发展油茶、推广鱼蟹混养等特色产业脱贫举措,新发展油茶500亩,带动贫困户12户28人,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力到油茶基地务工增收。该村原有90亩脐橙园,村里决定再连片开发的70亩,由种植大户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3户8人经营。另外,该村还改造鱼池144亩,改造后,能改善贫困户15户43人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效益,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
7. 蜀港村开辟产业扶贫新路子
新街镇蜀港村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引导贫困户入股建设农业基地,走出了一条以种油茶、养龙虾为主的产业扶贫新路。该村开发低洼田500亩,承包给养虾能人发展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带动贫困户18户76人脱贫。村里共流转450亩林地建设油茶红薯基地,吸纳贫困户劳力进基地务工,可带动24户贫困户107人脱贫。村里贫困户程贤功组织13户贫困户成立养殖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由合作社出资80%,贫困户出资20%购买、喂养母牛,合作社提供种牛帮助配种和防疫、饲养、饲料等方面的技术。贫困户既可在养殖基地务工增收,还可按出资份额获得额外分红。该村还整合扶贫资金硬化了6.2公里扶贫路,新建3公里沟渠,修建了300平米的娱乐广场,添置体育、文娱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8. 港东村展示产业扶贫新风貌
新街镇港东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港东特色水产养殖合作社,拥有1500亩标准化鱼池,通过养殖斑点叉尾鮰,带动16户贫困户,预计亩产可增收4000元。村果蔬种植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400亩,搭建50余亩蔬菜大棚,引导罗家洲6户贫困户种植精细菜,亩产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村蓝莓种植合作社,种植蓝莓苗9万株,进入挂果盛产期,亩产大约可产蓝莓500-600公斤,通过务工、发展休闲采摘等方式带动47贫困户脱贫。村苗木花卉合作社引进园林绿化公司,通过种植苗木、入社务工等形式,带动38户贫困户自主脱贫。
9. 观音寺村树立产业扶贫“新样板”
官桥镇观音寺村在武汉东湖学院和县扶贫办驻村联合工作队的帮扶下,新建油茶基地3000亩,可带动重点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103户370人,通过土地入股和务工的方式,户人平收入7000元。村集体已建5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收入5万元以上。此外,村两委成立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的44户贫困户,通过保底分红和股份分红每年每亩可增收500元。香菇合作社有32户贫困户以贷款资金入股,每户生产香菇3000筒,入社农户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分红以及务工等,预计年收入10000元。贫困户自主创业脱贫也是精彩纷呈,通过扶贫贷款和亲友大帮小凑,吕红方建起了5000只土鸡养殖场、吕城建起了鳝鱼养殖网箱40个、漆社清建起小龙虾养殖基地30亩等等。
10. 陆水村攀登产业扶贫新高度
高铁岭镇陆水村利用地理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种植150亩柑桔、橙子、杨梅供游客采摘,该项目可以带动贫困户36户96人脱贫。一、二组依托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景点,种植50亩林果,可带动20户贫困户脱贫。养殖小龙虾190亩,可带动4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三、四、六组20个自然湾采取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的方式种植800亩油茶及林果,通过家庭自主经营、参加油茶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回购返租等模式,可使3个组92户贫困户290人脱贫。
11. 印山村推出产业扶贫新举措
陆溪镇印山村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产业,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村两委通过从农户手中流转的700亩残次林,开发种植油茶,以每亩每年300元租金租赁给老板经营。每亩差价100元,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增收7万元。每年可带动30户贫困户务工,户平增收2000元。村班子成员李艳山种植湘莲400亩,且有多年种植经验,今年流转贫困户10户27人的土地,贫困户既可获得土地增收,也可在其基地务工赚钱。七组拥有400亩莲藕种植基地,以种植大户为龙头,为贫困种植户提供技术示范和销售服务,可带动13户33人脱贫。
12. 九龙村踏上产业扶贫新征程
高铁岭镇九龙村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的产业脱贫致富路。村里由能人牵头兴建一个300平方米的红薯加工厂,可带动贫困户50户120人脱贫。村里采用农户土地入股,发包个人经营的方式,将九龙畈、大岩湖、大岩畈、方李畈共300亩土地种植湘莲和莲藕,已带动4个组105户贫困户参与。村两委还将150亩低湖田改造成龙虾养殖基地,可带动两个组40户贫困户126人脱贫。该村桃李种植合作社,拥有桃李等水果种植面积3000多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经营,可带动94户贫困户273人脱贫致富。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抢抓机遇打造和谐乡镇 来自嘉鱼高铁岭镇的报道
下一篇:
“小微贷”贷出大市场 嘉鱼农商行率先全省试点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 姜明助、特约记者 龙钰报道:18日,嘉鱼县政府与湖北丰太集团就打造嘉鱼三湖连江旅游综合体达成...
潘湾农村福利院将继续改建30个室内洗手间,加装扶手等安全设施。”11月27日,嘉鱼县潘家湾镇福利院院长赵深根向笔者介绍福利...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余东昌报道:12月17日,县人社局组织干部职工赴渡普镇蒲圻湖村,与渡普镇镇村、镇直部门将近100余人开...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辉远报道:12月16日,县委党校为朱砂村送去《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