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绿了,水清了,路宽了,房子漂亮了,旅游的人也多了。"昨日,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支书夏扬九看见前来赏樱花的游客笑着说,近几年,在市政法委等部门的帮扶下,我们努力改善基础条件,鼓励村民坡上养牛羊、荒山栽油茶,在"一红一绿"旅游产业带动下,望湖村逐渐走上了一条产业富民强村之路……"
挖掘自然资源优势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塘湖镇望湖村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黄袍山上,是个边缘山区村、革命老区村,境内有华罗寨、万亩野生樱桃、南方红豆杉、高山水库、大泉洞、红军洞遗址等景观。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条件较差,该村贫困程度较深,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1331”工程帮扶村。
如何带领山里的群众如期脱贫?市、县工作队、镇村干部和村民有着一致的共识: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该村从优势资源入手,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短期产业规划主要是鼓励农户发展以养猪、养鸡为主的生态养殖和种植无公害高山蔬菜,中长期产业扶贫主要是以规模化养羊、养牛、种植油茶和乡村旅游为主,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弥补传统农业的短板。
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培育富民强村沃土
“感谢村里帮我们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现在每年的樱桃采摘节、帐篷节都有大量游客来这里,我们的农家乐供不应求。”忙着招呼游客的4组村民丁步奇说。
2014年,该村筹资160多万元,将大埚至大盘山3.8公里山路进行拓宽硬化,不仅实现了大盘山的旅游资源与幕阜山旅游公路的有效对接,还结束了大盘山26户130多名村民肩挑背驮的历史。
去年,借助“村村绿”、“村村洁”政策机遇,该村动员干部群众对公路、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还建立了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2015年该村成功申报了省级生态村庄。
该村还绿化美化了革命烈士陵园,整修了大盘山民间登山古道,大规模种植樱花、果树,开辟旅游新亮点。随着户外骑行、田园旅游、生态旅游的流行,望湖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产业扶贫的新生动力。如今,每年到该村的旅游人数已经突破1万人次,为村民带来50多万元的经济收益。
发展生态种植养殖
传统农业获“新生”
过去,种菜、养家禽是农民的“日功夫”,现在,望湖村三组村民黄龙严把“日功夫”做成了发家致富的事业。他利用自留山放养140多只山羊、400只土鸡和6头牛,养出来的牲畜自然绿色生态又美味,收益自然高。
2015年,市、县、镇扶贫工作队入户走访调查后发现,跟黄龙严一样的养殖户有10多户,他们都建议村里要多鼓励村民搞生态养殖,扩大种、养规模,培育龙头产业。如今,该村已建设圈养基地1个,养殖牛、羊500头,发展合作社成员20人,带动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今年,该村还计划利用当地的高山水库、富硒黑土等资源,把高山蔬菜种植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探索农民脱贫增收新路径。目前该村已经联系上了广州华润万家和北京的卖家,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提升产业带动效应
“种下一棵棵油茶树,相当于种下了脱贫的希望。”油茶产业是望湖村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3年,该村成功引进湖北鑫尔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发油茶基地2000多亩,每年可产油茶果6万多斤,农户不仅可以得土地流转租金,还可以到基地打零工赚钱。
今年2月,全国第五个生命农业体验基地正式落户湖北鑫尔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刘勇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带动更多农户种植油茶,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并利用油茶优势产业和独特的旅游、绿色生态资源,打造生命农业体验基地,推出了富硒产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产业。
家住望湖村4组的黄中卫,丈夫为退伍军人,属于一级残疾,儿媳为独生子女户,家庭负担十分重。2013年,她利用农闲时间帮刘勇的油茶基地采摘油茶,每年可以额外增加5000多元的收入。近年来,一批像黄中卫这样的贫困户,依靠种植油茶和从事油茶基地劳动带来的经济效益,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去年,全村有108户贫困户在生态种植养殖业和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实现稳定脱贫。
“过去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看不见金山银山。如今,我们要守望相助,既要绿水青山,也会有金山银山。”塘湖镇党委书记吴彤说,“随着精准扶贫的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将抢抓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机遇,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让贫困户精准脱贫。”(特约记者 刘健平 通讯员 杨友平 吴海峰 熊康)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县民政局开展民情大走访 精准落实惠民政策
下一篇:
省移民局到通城县调研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作
“大家吃点亏,还有几户人没移出来,不知道现在情况咋样。”7月4日晚,漆黑的夜幕下,暴雨如注,路上夹杂着淤泥的洪水没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