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深入通城田间。 图/网友“亚当先生”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逝世。
连日来,这一消息让无数国人深感悲痛,纷纷以各种形式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在咸宁人的朋友圈,两张袁隆平院士在咸宁的照片刷屏——上世纪80年代,他走在通城田间,指导杂交水稻制种。袁隆平院士生前曾数次来到通城,与通城水稻生产结下不解之缘。
♦数次深入通城指导
通城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是广袤的稻田,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生态条件好,加之土质为冲积土,非常适合杂交水稻的生长。尤其是该县隽水镇上阔村,是一处三面环山、中间平坦的典型喀斯特地形盆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城县被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列为杂交水稻繁育科研基地,袁老数次来通城,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杂交水稻亲本繁殖、制种技术。
时任通城县农工部副部长的杨亚新回忆说,1982年6月,身穿白色衬衣、神采奕奕的袁隆平来到上阔村,察看稻种示范基地。烈日下,他汗流浃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边走一边夸奖说:“禾苗长势不错啊,通城农民好样的。”
1984年5月,袁隆平再次来到上阔村,面对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稻田,他情不自禁地弯下腰,仔细查看禾苗的长势,抓起一株成熟的稻穗数起来。他说:“水稻高产需要良种、良法、良田、良态,通城县基本是‘四良’配套,杂交稻亩在通城很有发展前途。”
据悉,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将通城纳入其制种基地,多次选派技术员到湖南学习制种技术,在袁老的指导下,通城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杂交水稻亲繁制种基地,基地规模一度达到3万多亩,年生产杂交水稻种子一千多万斤。
♦把诊问脉通城农业
2020年1月16日,通城县农业考察学习团专程前往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亚基地拜访袁隆平院士,就该县特色优质水稻产业,特别是彩稻产业发展,向袁隆平院士请教。
考察学习团向袁隆平院士汇报了通城县特色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情况,并重点汇报了石溪彩米相关情况。
据了解,石溪彩米是由石溪珍珠红米、石溪乌紫米和石溪黑壳糯米按口感调配而成的一款有机彩色稻米。据《通城史志》记载,珍珠红米、黑壳糯米至今有400余年种植历史,其中石溪珍珠红米,乾隆年间一度作为贡米入朝,乌紫米查证为通城的古瑶采山谷间野稻培植而繁衍,起源于唐末宋初,迄今已有千余年种植历史。
袁隆平院士指出通城发展彩稻产业的优势:“通城真是一个发展彩米品种的风水宝地!通城大部分土地土质非常好,不粘不沙,不酸不碱,有机含量比较高。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水源洁净,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农民勤劳,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袁隆平院士针对彩稻杆子高、不耐肥、不抗倒等产量制约因素,提出了用钴60同位素照射法进行辐射改良,既不改变品质特性,又可矮化株高,达到耐肥抗倒提高产量的目的。他同时希望,通城县要保护和保存好石溪彩稻品种,确保这种种植历史悠久的优质水稻品种一直延续下去,给人们带去高质量的享受。
“通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清水秀,把农业搞上去,把旅游搞上去,把产品卖出去,通城大有希望!”袁隆平院士说。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城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对秸秆焚烧说“不”
题:袁隆平,他心底的五个人生“头条”新华社记者周楠、白田田、周勉24日晨,湖南长沙。1963年,袁隆平通过人工杂交试验,发现...
题:稻田旁的追思新华社记者陈凯姿海南进入酷暑,炽烈的阳光照在三亚师部农场上。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大门,...
题:特写:送别袁隆平新华社记者袁汝婷、刘芳洲、周勉5月24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上午10时,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
在袁隆平院士临终前,家人围在他身边,轻轻哼唱起一首《红莓花儿开》。几个人常常聚在宿舍一起练琴唱歌,因为嗓音低沉,同学们...
武汉四中师生悼念袁隆平。只见教室里的墙上,悬挂着袁隆平在母校学习生活的照片,以及为母校的多次题字,教室里整齐摆放着10...
23日下午,受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吴祖云委托,副厅长肖长惜一行人从杭州中国国际茶博会现场直奔长沙,专程赶到国家杂交水稻...
题:一篇论文解锁“东方魔稻”密码新华社记者周勉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展览馆里,存有一份珍贵资料——“杂交水稻之父”袁...
自1963年首次萌发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到创新性地提出“三系配套法”,一个人背着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辗转几天火车前往云南...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前一天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具体情况。“三一工程”是袁隆平提出、...
湖北咸宁一男子自驾3小时到长沙免费送花700束悼念袁老”的视频,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刷屏。视频中,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