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见博报道:4月16日,“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城县专场召开。会上介绍了该县“打造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和制造业强县”的重点思路和举措。
通城县围绕工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群,为通城打造高端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和制造业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县主动融入全省“51020”产业集群和全市“5+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着力构建搬不走、稳得住、具有支撑作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34.9亿元,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占比达98.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0.5%,排名全市第二。
目前,全县已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30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2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达21家,展现出积厚成势的发展劲头。
通城县着力打造一流开发区园区,规划园区面积14.05平方公里,已建成9.77平方公里,配套建成标准化厂房18栋,现有企业215家,规上企业入园率达84%。
该县大力开展园区招商、链式招商、以商招商,2024年全县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324.17 亿元。
总投资25.8亿元的全芯微先进封装集成电路生产项目落户通城,与原有的强芯半导体、安芯美科技、光贝半导体等企业共同形成了半导体封测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通城县成功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238.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173亿元。
目前,全县已形成砂带产销量行业第一的涂附磨具产业集群,占国内市场份额25%的云母绝缘材料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涵盖摄像模组、指纹识别模组、通讯线材等完整链条,被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据了解,通城县实行“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做实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通城园等平台,鼓励县内龙头企业在武汉、深圳、东莞等地设立研发中心17个,集聚研发人才836人,共获国家级创新荣誉12项、省级创新荣誉25项,获国际专利2项、发明专利79项。
此外,通城县还柔性引进中科院、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教授35人,合作组建技术创新团队20个,输送专利技术463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64项。引导企业抢滩布局未来产业,比如瀛通通讯已进军大健康领域,平安电工正布局新能源赛道,开拓新“增长线”。
编辑:hefan
上一篇:
通城聚焦民企发展痛点难点堵点 以高质量监督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下一篇:
聚焦三大产业集群,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通城聚力打造高端电子 元器件生产基地和制造业强县
咸宁网讯记者王恬报道:12月6日,张士军同志在通城县代表团与党代表一起讨论党代会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时提出,要认真贯彻党...
近400家外资企业、7万家私营企业、26万家个体工商户选择在咸宁投资兴业。 全市“四新”经济市场主体总量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1月21日从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起,我省将以“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为驱动,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服务全...
全省上下要突出抓早、抓快、抓好,早发力、快发力,抢时间、抢机遇,让科技创新的火炬照亮荆楚大地,让产业转型的浪潮激荡千...
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报道:3月3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落实...
强化协同、做优服务,当好产业发展的“店小二”,推动要素供给“精准滴灌”,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咸宁网讯记者刘珊珊、特约记者刘建平报道:29日, ,今后五年,通城县将凝神聚力,改革创新,担当实干,高质量打造中部地区绿色...
要探索产业招商、回归招商、新民营经济招商、外资招商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招商活动,提高招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为咸宁经...
该县将重点围绕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国家战略通城实施,主动加强与省域、市域和鄂湘赣毗邻地区协同联动,精心策划推进一批...
坚持以“四个夜话”为载体,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通过“政企夜话”为企业解决电力、融资等问题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