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城新闻 >> 正文

发展集体经济托起村民幸福 通城关刀镇走出多元增收之路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7-07 10:01

初夏时节,通城县关刀镇的田野乡间处处生机盎然:蔬菜基地青翠铺展、生猪栏舍仔猪成群、油茶林海果实垂枝、闲置资产变身繁忙车间……近年来,通城县关刀镇始终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立足实际,多措并举,通过土地流转利用、特色产业培育、项目入股分红、盘活闲置资源、创办经济合作社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多元增收之路,一幅强村富民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

“零碎田”变“聚宝盆” 规模经营生租金

走进关刀镇新畈千亩蔬菜基地,连片平整的玉米地沐浴在初夏的阳光下,青翠的玉米苗如列队的士兵,挺拔整齐,长势喜人。

杨田村62岁的村民方七兵站在田埂上,指着眼前开阔的土地感慨:“以前这儿可是出了名的‘补丁田’,我家那七分地,夹在中间,农机都转不开身。你看现在,多敞亮!”

他口中的变化,正是关刀镇推行“小田并大田”后的景象,昔日的“插花地”“巴掌田”已蝶变为集中连片的“整装田”。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也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面对土地细碎化、劳动力短缺、种粮效益不高等难题,关刀镇下决心做好土地文章。村干部谭天明走在修好的机耕道上介绍:“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行‘小田并大田’经营模式,按照‘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原则,整合土地经营权,打造‘优质、集中、连片’的农田。”

据了解,整个新畈千亩蔬菜种植基地总面积达1200余亩,涉及杨田、关刀两个村。针对散户种植成本高的问题,杨田村将本村耕地集中流转至村集体,再引入专业力量。“‘田老板’王寿福的‘山东寿福果蔬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时候接手的。”谭天明指着不远处的田畴,只见滴灌设备精准施水,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他们有技术、有设备,规模经营效益显著。”谭天明说。

合作社技术人员小李停下手中的遥控器,笑着说道:“以前想流转连片土地太难了,东家一块、西家一块。现在村里统一流转,这片1200余亩整装田,我们签了5年合同,用来种蔬菜、玉米。”他身后的田里,几位村民正在补苗。

“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我们,每亩有540元的稳定租金。更重要的是,他们优先在合作社务工,一天有150元到180元工资,播种、管护、收割都能干,一年下来光工钱也不少。”方七兵在一旁笑着点头,“是啊,守着家门口,租金加工钱,比原来自己种划算多喽,还能带带小孙子。”

谭天明补充道,合作社还与农户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我们推行‘订单种植+保底收购’,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技术,保底价收粮,让参与管理的农户吃上‘定心丸’。这真正实现了‘流转得租金、务工挣薪金’的双赢。”看着眼前充满生机的田野,他信心满满:“土地整合好了,效益立竿见影。农机下田效率翻倍,水肥管理更精准,病虫害统防统治效果更好,今年丰收在望。”

杨田村的蝶变,正是关刀镇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激活“沉睡资源”的生动缩影。关刀镇人大主席皮映明向我们展示了一份成绩单:“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将分散的300多块零碎田块合并成了18块大田。”

连片的土地催生了规模效应,带动了蔬菜、玉米、土豆等高效经济作物连片种植。土地产出效益显著提升,农业生产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之路,真正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富的三重效益,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劲的“造血”功能。

“金扁担”挑“振兴担” 链条延伸富村民

产业兴旺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关刀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精准发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通过延伸链条、提升价值,让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更加丰沛。

在层峦叠翠的山坡上,油茶产业是关刀镇覆盖面最广的“绿色银行”,在新建、杨田等9个村铺展出6000余亩生机勃勃的画卷。饱满的油茶果压弯了枝头,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正在林间查看油茶长势的新建村党总支书记潘国继说:“守着‘金山’却要过穷日子,是咱们山里人过去的痛,果子要么烂在地里,要么贱卖了。”

皮映明接过话,道出突破关键:“单打独斗没出路!现在我们9个村抱团发展,统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按保护价收购鲜果、统一对接县里的现代化榨油厂。规模上来了,品质控住了,咱的油茶果在市场上就有了话语权!”他指着新建村的林子说:“像潘书记他们村,去年油茶就给村集体增收了3万元。看今年这挂果势头,感觉增收潜力更大!”

而创新的火花则在八燕村显现。新农人郑普雄在油茶林下开辟“第二战场”——散养土鸡。“油茶林就是天然养鸡场!”他兴奋地介绍,“鸡在林下啄虫除草,省饲料还生态,而鸡粪又肥了地,油茶长得更好。这叫‘林下经济’,一块地赚两分钱!”更妙的是,郑普雄架起手机,通过抖音直播展示他的“茶林飞鸡”,吸引不少网友下单订购。“直播三小时,土鸡蛋卖出去上千枚。”郑普雄骄傲地说。

饱满的油茶果静待采摘,灵动的土鸡穿梭林下,这片“绿色银行”正源源不断地为关刀镇的村集体和村民兑现着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红利。去年,9个村通过发展油茶增收38.7万元。而这样的产业升级故事,在关刀镇不断上演。

官塘社区创办决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不仅筹措专项资金购置现代化装备,为村民提供免费收割、翻耕、烘干等全流程服务,更关键的是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了榨油生产线。“光靠卖原料,附加值太低。”社区党总支书记郑和国指着一排崭新的冷榨设备说,“今年引进这条冷榨生产线,对自产和收购的油菜籽进行深加工,实现了从种植、加工、销售的闭环。仅榨油这一项,预计可以为社区集体经济贡献近3万元的纯利润,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

新畈千亩蔬菜基地则是规模化和市场化的典范。基地负责人王寿福一边查看订单一边介绍:“我们积极对接‘粤港澳菜篮子工程’,销路有保障。而村集体通过土地租金、村民务工、保价收购等方式实现增收。”

从漫山遍野的“金色油茶”到官塘的“榨油专线”,再到新畈的“绿色基地”,关刀镇的特色产业已形成强大的集群效应。关刀镇党委书记黎望龙说:“壮大集体经济,产业是根本。我们坚持‘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核心是引导每个村像春雷找准紫山药、新畈做大蔬菜,新建、杨田等村深耕油茶这样,立足脚下的山水田林,找准最能扬长避短、最具市场‘钱景’的‘当家产业’。只有根扎得深,产业才能立得稳,集体经济的活水才能长流不息。”

油茶林郁郁葱葱、蔬菜基地生机勃勃……一幅特色产业支撑起的强村富民画卷,在关刀大地愈发地清晰动人。

“闲资产”成“活资本” 微工厂里稳增收

盘活闲置的房屋、空地、仓库等“沉睡资产”,是关刀镇壮大集体经济,投入少、见效快的妙招。

在关刀镇春雷村,一处名为“乡村振兴微工厂园区”的院落里,机械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加工零件、打包成品、搬运货物,一派热火朝天。谁能想到,四年前,这里还只是村委会后面一片长满荒草、无人问津的五亩空地。

“那时村账上不到一万元,看着这片地荒着,心疼!”村党总支书记何光明站在园区门口,指着眼前的三栋标准厂房感慨。春雷村紧邻353国道,距县城仅8.3公里,便利的交通本是优势,却也让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下大片闲置土地和空巢的村庄。

转机源于镇村两级的深度谋划。面对困境,关刀镇党委政府和春雷村“两委”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对该片闲置空地及周边资源展开多次调研和谋划论证。

何光明回忆道:“当时,镇党委带着我们反复论证,发现这块闲置地毗邻353国道,距离县城近,是发展产业的黄金点位。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大家一致决定,要变‘废地’为‘宝地’,建厂房引产业,把外出的人‘拉’回来。”

说干就干。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争取下,春雷村获得了县里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按照统一规划、设计、标准,第一栋崭新的厂房在这片曾经的荒地上拔地而起。

筑巢,只为引凤。引来的第一只“金凤凰”,是湖北精创电子商务公司的聂练兵。回忆起当初的小作坊,他直摇头:“一家人挤在民房里做广告牌,施展不开。”当时,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驻了春雷微工厂。“环境好、交通便,心一下就定了。”聂练兵的公司迅速壮大,如今日接单超200笔,年营业额可观,更重要的是,他直接为村里提供了38个就业岗位。“这里,是我们发家的福地。”他笑着说。

春雷村的“点石成金”不止于此。村里还将一座闲置多年的老学校改建成了标准的乡村振兴微工厂。在镇村两级干部“跑断腿、磨破嘴”的积极对接下,大舞台广告和凯空科技两家公司相继入驻。

凯空科技负责人丁伟兵对这里的“保姆式”服务赞不绝口:“租金低、设施全,拎包就能干事业!更难得的是,镇领导还亲自带着我们跑市场、谈订单。”业务的快速扩张甚至让凯空科技在两年后又申请新增了一栋厂房。

何光明则算起了“富民账”:“这个由闲置校舍改造的微工厂,同样带动了34名村民稳定就业,其中7人是脱贫户,他们在这里工作,户均增收能达3万元左右。”

机器的轰鸣,奏响了村庄的“致富曲”。40多岁的村民潘小明在精创电子的流水线上忙碌着,脸上带着满足感:“一个月4000多块钱,家门口就能挣。农忙时请个假就能顾上地,老人孩子也在身边,比在外面漂着强太多了。” 50多岁的李华保在大舞台广告公司负责打包,他感慨:“这把年纪,去外地哪有人要?在这里,活不重,钱不少拿,心里还踏实。”

像这样变“闲”为“宝”的故事,在关刀镇不断上演。近年来,关刀镇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大力建设乡村振兴微工厂,把加工企业建到村门口,把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让群众就地就业,持续增收。

“我们建立了详细的镇村两级闲置资产台账,并制定了分类盘活方案。对于区位好、基础佳的资产,鼓励出租;对于有潜在价值的,支持改造利用或作价入股;对于难以独立开发的资源,则引导联村共建或引入社会资本。目前,全镇已成功盘活闲置资产20处,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8.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超300个,让这些‘闲资产’真正变成了带动增收、促进就业的‘活资本’。”关刀镇党委书记黎望龙说。(通讯员 刘康 陈交朋 胡琪 孙争果)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城巡特警大队联合蓝天救援队 开展水域救援专项训练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