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素有青山绿水的美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秉承“彰显乡村风情、传承民俗文化”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立足乡情,超前谋划,有效破解了“美丽乡村怎么建”的问题。
抓顶层规划设计,建魅力精品乡村
坐落在县城西郊的大路乡上仇新村,一排排农民新居,一处处绿化草木,那整齐划一的新村,那洋溢笑脸的村民,都彰显出该县对新农村建设的顶层设计,突出扶贫开发与异地搬迁式“美丽新村”示范亮点工程的魅力光彩。
建村三年多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索立生、省政协主席杨松、市委书记任振鹤先后前来该村视察与调研,纷纷肯定该村的榜样示范作用,成为全县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
村支书仇贤谷说:“建设上仇美丽新村,以政策引导,激发了山区村民离乡安居的积极性;以政府支持,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应;以规划引领,打造了通山美丽新村的金字招牌;以团结互助,体现了山区村民淳朴友爱的伟大情怀;以农民自愿,尊重了民主与集中建村的良好机制。”
村主任仇耀彩介绍,上仇新村力争扩大规划到1000亩,打造通山县千户农民异地搬迁美丽新村。建设千户农民新村安居区,百亩农民创业生态园,千米仿古民俗街,百亩乡村休闲农业观光园,形成“一区一街两园,安居乐业同步”的美丽乡村。
抓路径工程实施,建特色靓丽乡村
笔者在大路乡吴田村看到:王明璠古民居旅游项目建设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玉带河工程正在抓紧浆砌河堤和清挖河道。
乡党委书记焦汉雄说:“我们坚持按照土地向大户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市场集中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
该乡先后聘请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规划设计专家,集中力量把吴田村建设成为古民居、生态旅游的美丽乡村。
6月12日,县委书记杜文清召集县直11个部门对大畈镇板桥村建设进行现场调研,要求做好南北林特平整、公路沿线绿化、富水龙珠湾、白鹭新村建设、板茶大桥连接线等一系列美丽新村建设项目。
镇党委书记金大德表态,要通过三年努力,把板桥村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社会认同、干群信赖的精品工程。
抓优化环境整治,建生态宜居乡村
九宫山镇畈中村是进入九宫山风景名胜区的“门户”村。
昔日,该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圈舍乱建,到处看到的是脏乱现象。
如今,农民新居鳞次栉比、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田园遍地蔬果飘香。
九宫葡萄园成为全国生态观光农业示范点;九宫绿源蔬菜基地成为全县蔬菜采摘观光园。
村支书成厚明介绍,近几年来,该村先后争取资金500多万元,以“三线三边”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把环境整治与全民动员紧密结合,努力打造“清洁畈中”;把环境整治与水利兴修紧密结合,努力营造“水清、流畅、村绿”的“美丽畈中”;把环境整治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努力打造“生态畈中”。
抓支柱产业发展,建兴业富民乡村
笔者在南林桥镇石垅村看到:龙虾养殖场红红火火、茭白种植园青青绿绿,到处一派生机盎然。
6月4日,石垅村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村级代表获得省政府表彰的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称号,这是该村获得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之后的又一项殊荣。
该村是省纪委帮扶联系点,村支书张四生说,他们针对石垅田多地少、水多林少的优势,秉承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财富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支柱产业,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两清、两减、两治、两创工程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目前,该村已发展茭白种植1000亩,甲鱼、黄鳝、龙虾养殖2000亩,年产龙虾30万公斤,茭白120万公斤,远销武汉、南昌等大中城市。仅种养业全村农民人均年可增收550元。
同时,该村正在招商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精品葡萄和水果种植园。
抓特色乡风培育,建幸福和谐乡村
通羊镇沙堤村是县城郊区村,该村以道德大讲堂来教育村民倡导新风,以文明户评比来引导村民树立新风,以组建腰鼓队、广场舞来组织妇女传导文明正能量。在年初举行的全县广场舞比赛中,该村荣获第一名。
地处太平山旮旯的洪港镇西坑村,素来被人们称为“世外桃源”。
村支书朱碧海介绍,他们在主抓万亩楠竹产业基地的同时,做到强村富民与和谐乡村建设相结合,以评选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为载体,培育尊老爱幼、崇尚节俭、移风易俗等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着力构建幸福、和谐、文明的美丽乡村。(通讯员 焦元德)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山大路乡唱响普法山歌 激发群众唱歌学法热情
下一篇:
燕厦乡8岁女孩身患重病 北京通山商会爱心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