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徐世聪、通讯员赵海涛、谢宏波报道:16日,记者来到通山县燕厦乡北冲村,只见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经济苗木,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
正在苗圃基地除草的五保户成家问乐呵呵地说,现在每天都有事情做,生活越来越好。3年前,他将3亩荒山流转给造林公司,不仅每年有地租收入,还可以凭产业工人身份,每年有4500元工资,加上低保和移民补助,每年也有7000元收入,一举摘下了贫困帽。
村支书成纯宝介绍,根据“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方法,村委会将3000亩荒山从农户手上流转过来,集中租给造林公司,农户变成产业工人在公司务工,不仅解决了资源闲置问题,还带动了老百姓劳动脱贫。
通山县提出,2019年前必须解决7.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在精准扶贫新常态下,如何确保贫困群众发家致富?“通过产业带动,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共同致富。”县扶贫办主任柯振华说。
该县鼓励各村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通过机制创新、市场引领,有效整合山水资源和扶贫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生态旅游业,采取“村委会+公司+农户+基地”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让农户通过林地或帮扶政策相关资金入股,参与分红,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通过林地二次流转,我们实现了‘人人都有经济林,户户都有致富业’的目标。”谈到产业扶贫,板桥村支书刘鹤鸣自豪地说,该村将3000荒山从村民手中流转到村集体,再二次流转到造林公司,共同开发油茶基地,农户既参与分红又成为公司员工,这种利益捆绑的方式能促进共同富裕。
通过机制创新,今年该县挂靠企业、合作社、大户的贫困户达到2300户,可解决近万名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山全县村级党群活动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下一篇:
通山检察院召开千名干警进千村解千难活动动员会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钱成成报道:10日,通山县大畈镇杉木园村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回归创业人士阚绍斌...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吉细满、周敏报道:“如今这街道变得干净多了,不仅每天有人定时清扫,还沿路设置了...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阮绪华、阮海琼报道:20日,通山县九宫山风景区启动新一轮环境整治行动,向各类影响景区环境的“顽症”...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陈卫民、通讯员徐世聪、徐丽、何文报道:“儿子习惯了扶贫的缺席,妻子也习惯了丈夫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