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力抓好政策宣传,增进感情,兴办实事,促进脱贫。——这是今年元月,全省第六轮“三万”活动动员大会明确的任务;
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服务农民的真情感,贴近乡村,服务农民,兴办实事,为民解忧。——这是今年2月初,县长胡娟在全县第六轮“三万”活动动员大会上提出的要求。
自全省召开第六轮“三万”活动动员会以来,通山县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初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A 访贫解忧暖民心
最近,凭一己之力支撑一个诺大家庭的慈口乡下泉村农妇徐晴云逢人便夸,是县委党校工作队的精准扶贫让她找到了摆脱贫困的途径。
通山县委党校精准扶贫工作队在慈口乡下泉村,了解到徐晴云的情况后,将其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并以每月1600元的工资安排她在县委党校食堂工作。“这个岗位工作简单,时间短,有弹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徐晴云难掩激动。
这是通山县驻村工作队访贫解忧的一个镜头。
去冬以来,全县187个工作组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困难群众、回归民工、企业老板、知名人士”,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送服务”的“六访六送”活动,共走访农民1.2万户,慰问困难农户7400户,落实慰问物资255万元,落实驻村帮扶资金275万元。
年初以来,全县有115个村结合农民需要的种养项目,举办了各类培训班245场次,有2.25万农民享受到了科技致富“营养餐”,为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奠定了良好基础。
B 夯实基础惠民生
“昔日垃圾满屋场,如今洁净美家乡。民居古屋呈新彩,河清岸绿草本香。”这是大路乡吴田村村民自编的山歌。该村连续三年获得国家民俗文化村、省级绿色生态示范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全县像吴田一样的“美丽屋场”有150多个,有5个国家级文化村落、15个省级绿化生态示范村,最具魅力的美丽乡游示范村20个。
为巩固第三轮“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成果,县“三万”办牵头组织新村办、环保局等部门在全县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创建活动,发动干部群众推进村容大整治、造绿大行动、道路大畅通、河流大净化,打造环境美、人文美、民风美的生态文明“屋场”。通过创建“美丽屋场”活动,提升了山区农民的幸福指数,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全县完成村庄绿化植树120余万株、清扫垃圾4500多吨、整治破旧房屋3500多栋、修整村庄河道4.2万米,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增幅9.95%,为全市之最。
C 做强产业助民富
“我村拥有高产楠竹园8000多亩,通过招商引资,由村委会合股创办了昱山竹制品有限公司,申报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外,有4个家庭作坊利用废竹生产土纸。”洪港镇西坑村村支书朱碧海介绍。
据了解,该村60%的楠竹实现了当地深加工,不仅安置了20多名留守村民就业,还让全村楠竹产业年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楠竹产业综合收入占农民全年总收60%以上。该村被评为全省首批绿色生态示范村、全市楠竹产业专业村。
目前,该县有26个村依靠竹木资源扩大造林绿化,形成了造林、管林、加工一体化的特色林业专业村;在大畈、燕厦、慈口等乡镇,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柑橘、枇杷、砂梨产业,形成了一批水果产业专业村。
近年来,通山县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模式,通过建立资源整合、融资助农、专项扶持等措施,发展特色产业板块和特色产业带;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战略,重点发展楠竹、油茶、茶叶、水果、香菇、蔬菜等“八大”种植业和山羊、肉牛、龙虾、鳙鱼等“九大”养殖业。力争到2020年龙头企业达到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0个,家庭农场50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达到70%以上;贫困户人均拥有特色产业2亩以上、人平种养收入过万元。
第六轮“三万”活动的“魂”是“脱贫”。确保到2017年如期完成8.3万贫困人口“销号”,47个重点贫困村“摘帽”,是当初县委、政府的郑重承诺。如今,全县上下用实干的汗水浇注的富裕花正悄然绽放,展露她绚烂的光彩。(通讯员 汪琼辉 焦元德)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