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杨清
“别看这个梗长得绿油油的,这一茬是要割掉的,重新长出的嫩茎,才是我们平时吃到的蒌蒿。”9月8日,正在蒌蒿基地清沟作业的阮英送告诉记者。
阮英送的蒌蒿基地位于通山县南林桥镇湄溪村朱家庙湾,占地50亩。“以前咸宁市场上的蒌蒿基本上都是从武汉白沙洲市场购进的。”阮英送介绍,整个咸宁,像他这种规模化种植蒌蒿的,仅他一家。
今年51岁的阮英送是通山县黄沙铺镇孟垅村人。他早年外出打工,曾在武汉开办过公司,做电子产品批发生意。“在外经商攒了一些钱,但近几年市场竞争太激烈,时间长了心也倦了。”阮英送告诉记者,2018年,萌生出回通山发展的想法后,他关掉了公司,并前往江苏、广东等地考察,最终决定从江苏南京引进蒌蒿品种——柳叶青梗蒿种植。
蒌蒿别名芦蒿、藜蒿、香艾、水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多生于水边堤岸或沼泽中,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华中地区。蒌蒿始见载于《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其中的“蒌”即指蒌蒿。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有蒌蒿的食用记载。蒌蒿以嫩茎供食用,其脆嫩、辛香、风味独特,是闻名遐迩的优良蔬菜。目前,江南地区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小叶青梗蒿、柳叶青梗蒿、小叶红梗蒿,其中以柳叶青梗蒿的品质最好。
“基地能这么快建好,离不开湄溪村干部的鼎力支持,多亏他们挨家挨户帮忙做工作。”阮英送告诉记者,综合气候条件、水源、用地规模等因素考虑,2019年9月,他相中湄溪村朱家庙湾的土地。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村里只用一周时间就签好了40多家农户的租赁协议,流转好50亩土地。为了回报村民的信任,一签完协议,阮英送就支付了农户租金。
说干就干。今年1月,通山县春泥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
整地、分垄、扦插、除草、施肥、引水……记者看到,7月份插下的柳叶青梗蒿如今已长到30公分左右高,绿油油一大片。“先让它们扎下根,10月的时候割掉上面的一茬,搭棚覆膜后再让它们长嫩茎,春节前就可以大量上市了。”阮英送望着眼前绿意盎然的基地,一脸憧憬。据介绍,蒌蒿的市场需求量大,春节期间供不应求,收益好的情况下,亩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
“当初我关掉武汉的公司说要回乡当农民,很多朋友都说我在发疯。”说起创业的艰辛,阮英送感触颇多。据介绍,种蒌蒿很费工时,管护起来特别麻烦,这对跳出农民多年的阮英送来送无疑是考验。除了农忙时请人,阮英送和妻子罗言容索性住到了基地的临时板房。
到养鸡场拖运鸡粪、起早摸黑搬运秧苗、引水灌溉、挖沟排水……脏活累活,夫妇俩都亲力亲为。“老阮是个实干家,特别能吃苦。”湄溪村支书李昆明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阮英送夫妇长期“泡”在基地上。尤其令他难忘的是,去年下半年因持续干旱,为了从河里引水灌溉,阮英送一连在车上睡了3个晚上。
“基地目前已投入了30多万元,除了种苗和地租的费用,大部分用于支付当地群众的务工费。”阮英送表示,涉农创业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也不知道能否成功,但一定会尽心尽力,在确保基地收益的同时,带动当地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通山全力推进 交通项目施工建设
下一篇:
通山县党员干部“排队”受教育 创新宣教方式促警钟长鸣
咸宁网讯记者李嘉、见习记者刘珊珊、通讯员何兵方报道:5月21日,一场阵雨过后,记者来到通城县麦市镇何塅村三组果药基地。老...
10日,嘉鱼县新街镇王家月村的野藕基地,工人将挖好的湖藕运上岸,力争五一前将15万斤湖藕采挖上岸。 该基地3月20日复工,每...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邹辉报道:3月14日,市委常委、崇阳县委书记杭莺深入部分乡镇调研督导农业复工复产工作,要求抓好疫情防控...
题:决不让一颗种子因疫情落下——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见闻新华社记者赵颖全、陈凯姿、严钰景从湖南赶回海南三亚、隔离14天期...
11月10日,嘉鱼县新街镇王家月村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快递公司正在基地上门收取“湖地野藕”产品。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夏正...
满山八月瓜成片生长,支架上一串串饱满的果实丰收在望,附近十几位村民正在基地除草。该基地由湖北省兴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陈婧毛亚轩)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面,一侧是绿油油的稻田,另一侧是果蔬繁茂的大棚。另外, 350亩苗木...
咸宁网讯(通讯员方荣)近年来,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紧紧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和“醉美横冲”的文化主体,按照“村...
咸宁网讯通讯员方荣报道: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紧紧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和“醉美横冲”的文化主体,按照“村社一体...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赵忠志通讯员胡秀)1月3日, “高擎火炬,圆梦启迪”绿水生态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暨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