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幕阜山脉北麓的通山县,境内有富水、石门等5座大中型水库,是全省第四大库区移民县,水库移民安置涉及全县12个乡镇,183个行政村和社区,人数超过9.6万。
借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通山县有序开展避险解困项目,因地制宜发展柑橘、枇杷、油茶等产业,并整合资金统筹推进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日子日益红火。
房子越换越好,日子越过越美
11月5日,漫步在通山县通羊镇港口村北岸移民安置点,一栋栋整齐划一的别墅映入眼帘,银杏、杨梅等景观树环绕村庄,远处景观池小桥流水,一副江南水乡模样。
“在武汉工作的儿子直夸新家好!”50岁的徐会明说,去年12月搬进新家后,他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60多年前,徐会明的父辈支持富水水库建设移居至此,当时村里只有一条人行小道,村庄四面环水、出行不便。
翻出土坏房照片,徐会明感叹“天壤之别”。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新家道路通了、环境美了,每到周末,不少游客会慕名前来打卡。
与通羊镇港口村一条马路之隔,是大畈镇下杨村,这里的移民安置点,选用徽派风格,白墙黛瓦,与屋前的青山浑然一体。
“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62岁的杨守晚说,新家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生活条件比以前强多了。
通山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孔祥初介绍,考虑到移民需求及今后的发展,2015年整合库区避险解困和渔民上岸政策资金,启动安置房建设项目,并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村庄进行规划,统一建设新房,同时配套建设休闲广场、公路等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已完成两批避险解困项目,共有3800余户移民乔迁新居。
水果带动致富,构建全产业链
行进在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放眼望去,山上坡地枇杷树连片成荫。
袁昌生家的枇杷园也在连绵大山上,从2008年返乡种植枇杷至今,种植面积已从20亩扩展至近200亩,“种了5个品种,枇杷成熟期拉长至1个半月。”
作为县枇杷协会副会长,说起枇杷,袁昌生坦言:“产业发展,离不开移民政策扶持。”
他告诉记者,枇杷品种换代以及林间采摘步道、节水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都离不开移民资金支持。如今,大畈镇枇杷种植面积2.3万亩,约占全县8成左右,成为咸宁市枇杷特色小镇。
黄灿灿的枇杷,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除了吸引游客入园采摘,当地还积极推动枇杷深加工,提高枇杷附加值。
2019年,当地招商引资在大畈镇建成八福康枇杷产业园,在产业园内,枇杷酒、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陈皮茶等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构建枇杷全产业链条。”通山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石裕刚介绍,每年的移民后扶资金约40%用于产业发展,今年仅用于枇杷产业的资金高达2000多万元,推动形成以枇杷产业为基础的休闲旅游、农家乐等项目。
截至目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建成5.3万亩柑橘基地、8万亩油茶基地、4万亩枇杷基地,发展种养规模板块基地超300处,带动3万多移民在农业链上增收。
(湖北日报记者 艾红霞 通讯员 郑修鹏 杨俏)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推行“一证一码”便民服务
市公检中心了解相关情况后,向合作社捐赠一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解决燃眉之急。
为加快乡村振兴的发展步伐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开展“爱心捐赠仪器设备,帮扶企业促发展”活动。8月6日,...
6月19日,通山县大畈镇八福康枇杷产业园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查看刚刚生产出来的枇杷露。
为支持枇杷园种植基地发展壮大,不断拓展产业链条,该协会积极引进八福康公司、广东华星集团、北京通山商会等3家企业,促进产...
5月25日,通山县大畈镇隐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枇杷基地,果农正在采摘枇杷。
近日,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公布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入选名单。大畈镇地处富水湖中游,地处岳、咸、九“金三...
三年来,通山县枇杷协会党支部共开展枇杷专题培训30次,组织集中学习活动42次,发展合作社社员150户,发动2000余户农户种植枇...
”据了解,三年来,通山县枇杷协会党支部共开展枇杷专题培训30次,组织集中学习活动42次,发展合作社社员150户,发动2000余户...
近年来,通山县着力做好产业扶贫和旅游开发两篇文章,立足各地特色优势,深度发掘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王明璠、江源、宝石...
近日,在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阳春园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数位工人忙着制作麻饼馅料,芳香四溢。2014年,在省纪委扶贫工作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