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 正文

巧打“组合拳” 实行“三引领” 通山乡村振兴带来村美民富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2-05-18 08:53

走进通山县境内,人们看到的是:“果匠小镇”一园飘香游客满,“枇杷小镇”一果带富千家人,“石门山庄”旅农结合产业旺的景象……一幅富民强县、绿色发展的画卷在通山的山水间舒展开来。这是通山县乡村振兴局巧打“组合拳”抓脱贫攻坚、实行“三引领”促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

去年4月,通山县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县的脱贫攻坚“三双模式”(双产业、双保险、双脱贫)、“三到三同”(到田野同农民一起劳动、到村湾同百姓打成一片、到农家同联系户同吃连心饭)等作法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内参刊发,并在全国推广。

产业引领,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近年来,通山县合理布局农业产业,主攻楠竹、枇杷、茶叶、农旅四大板块,在产业结构上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引领通山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抓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中,立足通山生态资源优势,引导农民、种养大户、合作社、公司因地制宜发展枇杷、茶叶、油茶、香榧等产业,壮大产业规模。

近几年,该县累计投资2750万元,新栽植枇杷、茶叶、油茶、香榧等苗木1.87多万亩,新建特色产业基地2.3万亩,全县脱贫户从事特色农业产业达1.69万人。在抓旅游产业发展中,以九宫山、隐水洞、富水湖等龙头景区为核心,向周边开发旅游业。到目前,已建设开放的富水湖渔趣乐园、王明璠花海基地、龙隐山风景区等一批旅游项目,吸纳一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大路乡“果匠小镇”,是通过招商引进的重点农业开发项目,2017年,湖北富民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占地500亩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公司采取“村委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联营模式经营,通过就业务工和土地分红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发展,共帮80余户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在“果匠小镇”的引领下,现在新桥冯村月月有花、季季有果,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发展有奔头、生活有甜头。

大畈镇板桥村,昔日的穷山沟已靠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发展枇杷种植业。该村通过引进通山协力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建起占地1500亩的枇杷基地和枇杷酒庄。为加快发展,大畈镇以兴办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周边133个村组、1500多家农户发展枇杷,全镇年人平收入1.2万元。如今,大畈的“枇杷小镇”已成为湖北省首个专业种植上万亩,集种植、采摘、加工、酿造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的枇杷酒庄和枇杷园区。

人才引领,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如何抓好人才引领,促进乡村振兴?通山县通过办科普学校、示范基地、扶贫车间,实行集中学、典型学、指导学,以人才振兴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通山县乡村振兴局先后举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培训班21期,培训各级帮扶干部2037人次。其中地方党政领导干部427人次;培训乡村振兴系统干部467人次,村干部1343人次;举办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14期,培训致富带头人802人。

“王教授,我家种有5亩枇杷,怎么样能让枇杷果子个头大点?”“陈教授,我家养的山羊有时候不吃饲料……”在每季度的科技培训班上,大畈镇隐水村都有300多名村民围着省、市、县专家,请教种养高招。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为推进产业发展,定期邀请专家现场传经送宝。

余春林曾是大路乡新桥冯村有名的贫困户,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做了搭桥手术,劳动能力弱。过去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外出务工维持。对此,余春林一直希望自己也能通过发展家庭经济,改变贫困现状,但苦于没资金和技术,总是致富无门。

2016年末,通山县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员与余春林结成“亲戚”,为他牵线搭桥,安排他到县农科所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并安排县畜牧技术人员向他传授养猪知识,余春林通过刻苦学习,很快就“出师”,全面掌握了种养技术。

如今,余春林不仅成为了当地有名的香菇种植“土专家”,当地不少群众还经常上门向他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同时,他还带动周边11户贫困群众种植香菇和养猪走上致富路。

大畈镇官塘村是库区移民村,为了解决该村安置点73户100多名贫困户的就业,县乡村振兴局组织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县经济开发区考察,将深圳荣浩电子公司下属的通山县荣浩电子厂技术人员袁启勇引进到本村办扶贫车间。

现在,官塘村电子厂已上8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安装12台电子加工机械,安置村里120多人在厂里上班,每人年均收入2.5万元,仅此一项,全村收入就达到了300多万元。

脱贫户袁玉英高兴地说:“现在好了,村里在家门口办厂,我们不用出远门打工,就有了固定收入,实现了既上班又管家的‘双赢’。”

人才兴、产业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就加快。通山县能在2019年经省政府验收47个贫困村出列,8.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率先走在全省前列,摘掉贫困帽,答案也许就是在这里。

党建引领,强化乡村振兴支持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和支撑,将党建活力转变成发展动力。

近年来,通山县选优配强村支书,引导“头雁”们敢字当头,实干为先,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县里出台奖励规定,对被评为省、市、县级乡村振兴先进单位的村,实现“三优先”,即优先安排帮扶资金,优先提拔使用村支书,优先评为县先进单位,并由县里作为重点村来打造,分别支持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项目资金。

2018年,洪港镇车田村返乡能人王能龙被当地党员和群众推选为村支书兼村主任。上任后,他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工作重点,凭一张嘴、一双腿、一颗真诚的心,得到上级的信任和支持,争取项目资金千万元,将25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全村370多户家中,将1.5公里的车田河沿岸修成绿化带,带领106国道旁的村民修通生活污水下水道……昔日的“三乱”车田村,成了全县“十面红旗村”。

成忠初于2017年担任九宫山镇南成村村支书时,村无集体经济,村干部无办公场地,群众无活动场所。他上任后,瞄准村里的竹木资源,利用自己过去的办厂经验和人缘,招商引资创办竹制品加工企业。他还借智长江职业学院,联合成立竹产业学院,打造集“种植—设计—加工—包装—仓储—销售”于一体的竹产业。

如今,南成村年集体收入达20多万元,90多个村民在竹产业链上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为了拓宽村民致富路,成忠初还引导农民以责任田入股,发展稻田养鱼产业,让村民得到红利,实现种粮、养鱼的“双赢”。

近几年,闯王镇汪家畈村在文书汪立果的带领下,实现了村美民富。如何让百姓富了口袋又富脑袋?汪立果在创新乡村治理育新风方面作出尝试。

为了培育新风,他积极探索村湾治理新模式,设立“爱心超市”,每月围绕团结和睦、环境卫生、自主发展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全村300多户每年有近200户获得爱心积分,村里为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生活用品支付资金7万多元。

同时,他还将汪氏宗祠改造成文化礼堂,依托文化礼堂创办道德讲堂、农家草堂、梦想课堂,宣讲社会公德和美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村民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像王能龙、成忠初、汪立果这样的“头雁”典型只是通山县187个村干部中的代表和缩影。他们白天在田间地头、荒山坡地指导群众发展生产,晚上走村串户做百姓工作,日夜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上。

文/图 通讯员 王能朗 吴忠发 谭崇飞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通山厦铺镇多举措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下一篇: 庆祝建团百年 通山传递青春火炬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