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阮智愚报道:8月2日,走进通山县大畈镇枇杷科普馆,枇杷膏、枇杷酒……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枇杷加工品。
记者见到通山县枇杷协会会长袁观强时,他正用微信语音同村民讲解枇杷树的养护事宜,他笑称:“我的电话基本上成了枇杷种植的服务热线。”
“枇杷强人”袁观强,由于长年投身于枇杷事业,大家都称呼他为“枇杷强”。
1997年,恰逢“科技万元户工程”实施,村干部找到彼时正在通山进行自主创业的袁观强,建议他利用村里的荒山资源发展水果种植。
说干就干!为了能够集中连片种植,他“以田换山”,把自家良田以一比三的比例置换成了荒山。
“头几年走过很多弯路。”袁观强说,刚开始也不知道种什么,就联系华中农业大学专家,从其他有种植成果的地方引进优良品种,在荒山上种下了枇杷、李子、脐橙等。
但天不遂人愿,大多数果树要么水土不服,要么产出能力太弱,唯独枇杷树在大畈镇的气候条件下能够茁壮成长。
“当时枇杷收益最好,就逐渐淘汰了其他果树,专心种植枇杷。”袁观强说,他自费学习种植技术,并向周边推广嫁接新品枇杷。
期间,袁观强的枇杷园不断发展,大畈镇枇杷种植队伍也越来越壮大。2010年,大畈镇枇杷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5000余亩,但种植户们基本是“单打独斗”,销售也是各自为阵。
“联合群众统一售价迫在眉睫。那时我们的枇杷既没有包装,也没有品牌,大家都是一路颠簸去县城卖给中间商,利润越来越少。”袁观强说,想把枇杷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团结。
2010年,袁观强牵头,联合农户成立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隐水洞”牌枇杷商标。
“一开始,许多村民认为统一包装拉高了成本,不认同加装包装的做法。”袁观强回忆,当时他态度坚决,认准要做好品牌,一定要统一包装。
“隐水洞”牌枇杷的闪亮登场,打响了大畈枇杷的知名度。合作社的枇杷价格也从1.2元/斤逐渐涨到3元/斤、5.6元/斤,现在品质好的枇杷甚至可以卖到20元/斤。
至此,农户们终于认识到抱团发展的好处,也有更多的农户加入了枇杷种植的队伍。截至目前,通山县境内枇杷种植户突破2000户,枇杷种植面积3.8万亩。
如今,每到5月,大畈枇杷旅游节都会如期举行,周边游客和客商也会慕名而来。
“现在我们建起了枇杷小镇联合党委,要将枇杷产业推向深加工、产业化发展。”面对未来,袁观强满怀信心。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通山纪委监委紧盯“群腐”强化基层监督
下一篇:
通山县烟草专卖局酷暑送清凉 关怀沁人心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连日来,大畈镇组织100多名镇村干部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开展“夜访农家...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现在到政府,不仅干部服务态度好,而且工作效率高。”日前,通山县大畈镇...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焦元德、焦元潇、钱成成报道:“有省纪委、监察厅的驻村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板桥村建得更加美...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连日来,大畈镇组织100多名镇村干部走进乡村、社区、企业,开展“夜访农家...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大畈镇党委、政府建立党群民主议事日制度,聘请农民当“议员”,促进基层民主...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现在到政府,不仅干部服务态度好,而且工作效率高。”日前,通山县大畈镇...
本报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这是大畈镇给群众作出的承诺。 今年,大畈镇把...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焦元德、焦元潇、钱成成报道:“有省纪委、监察厅的驻村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板桥村建得更加美...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能朗、伍仪武、朱镭报道:鼠标一点,就能在电脑上查到本镇流动人口的动向。3日,通山县大畈镇党委书记...
去年底以来,通山县大畈镇党委坚持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以学促做,知行合一,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扎实有效地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