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 正文

从一颗果到一条链 通山“甜蜜产业”生机勃勃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5-28 09:28

初夏时节,通山县大畈镇枇杷产业园里,处处是果农采摘的忙碌景象,一箱箱“黄金果”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枇杷甜了,果农笑了。

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孕育出品质极佳的枇杷。为当好支点建设生力军,该县通过把特色做亮、把链条做全、把品牌做响,形成一条“鲜果销售+精深加工+农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绘制一城“甜蜜”图景。

通山县一直有种植枇杷的传统,而大畈镇是发源地之一。进入五月,县枇杷协会会长袁观强忙得脚不沾地——地里的大五星枇杷迎来了销售黄金期,他和老伴每天在果园里忙着安排游客采摘枇杷、销售枇杷产品。

“我们这里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种出的枇杷糖度高、果皮韧性强。”袁观强说,他家种植枇杷已30多年了,这些年,他四处考察学习枇杷种植,随着枇杷品质的不断优化,他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

看着示范种植户有了好收益,再加上政策扶持,村民们都心动了,纷纷加入。2010年,大畈镇枇杷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5000余亩,但种植户们基本是“单打独斗”,销售也是各自为政。

为培育壮大枇杷产业,大畈镇逐步探索形成“公司+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农户用土地经营权、林权、资金等入股,共谋产业发展,共同参与经营。2014年,大畈镇还组织成立了全省唯一的县级枇杷协会,鼓励协会会员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将枇杷产业打造成具有通山特色的“头号”产业。这一年,枇杷种植户达到1000多户、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

“大畈镇以枇杷为重点,聚力打造了以大坑村、隐水村、板桥村、白泥村为核心,辐射下杨村、西泉村、官塘村等公路沿线的枇杷产业带,全镇枇杷种植面积3.8万亩。”大畈镇党委书记徐良开介绍,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当地枇杷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3.5亿元,同时,在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下,已精心培育出“通玉”“黄金果”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明星产业。

枇杷的挂果期很短,不耐储存,不易运输,鲜果售卖损耗率高。为解决这一难题,通山县大力引进枇杷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让“枇杷经济”越来越红火。

“这是我们用冻干技术制作的枇杷果干,锁住了95%以上的鲜果营养。”在通山县臻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旁,枇杷冻干加工生产项目负责人王清拿起一包包装精美的产品向参观者们介绍。

目前,该公司总投资1.1亿元的枇杷冻干加工生产项目已进入量产,项目采用真空冻干技术将枇杷鲜果做成冻干,可使鲜果的附加值增加3倍。

“现在一天可以加工3吨,一年1000多吨。”王清介绍。通过真空冷冻技术,枇杷鲜果还能做成冻干粉,公司今年新投入的冰淇淋生产线正在试生产,计划生产枇杷味的蛋糕、酸奶、冰淇淋等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产品。

与此同时,在通山协力绿色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名工人熟练地对枇杷果进行挑选、清理,每个生产制作工序有条不紊。

“这些枇杷,将主要被生产成枇杷果酒。”该公司负责人阮峰介绍,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低温发酵技术,酿造出的枇杷果酒不仅保持了枇杷鲜果独特的果香味,还具有润肺、舒气、止咳、清嗓的功效。目前,该公司建成的枇杷酒庄年产枇杷酒500吨,产品俏销武汉、北京等地,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

截至目前,通山县已引进枇杷产品加工企业3家,成功开发出枇杷深加工产品32类。让枇杷这个只存在“一季”的水果,做成了一年“四季”的生意。

好山好水出好果。这个初夏,通山枇杷“嗨枇”出圈。连续半个月,通山以枇杷为媒,在大畈镇举办第七届通山·大畈枇杷旅游季活动,以“枇杷”为核心,精心策划“千人环园山地健康跑”“通山枇杷宴隐水一桌菜”“枇杷采摘体验”“红歌音乐会”“电商直播助农”及“农特产品展销”等多元活动,打造集文化、旅游、农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文旅”盛宴。

该县已连续7年举办“枇杷旅游季”,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赏花、探洞、摘枇杷”成为文旅新IP,“通山枇杷”品牌价值评估达12.8亿元。全县枇杷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突破2万吨,综合产值达2.5亿元,均位列全省第一;带动5000余户果农持续增收,户均年增收突破2.1万元。

从果园到餐桌,从鲜果到枇杷冻干、枇杷膏、枇杷酵素等32类深加工产品,通山枇杷的产业链条正越拉越长,从“一颗果”到“一条链”,通山的“甜蜜事业”正焕发新机。

(特约记者 程思)


编辑:hefan

上一篇: 北京爱心企业心系乡村教育在通山开展助学活动
下一篇: 通山县中医医院开展主题党建研学活动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