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饶敏报道:6月底,咸安一座始建于唐宋期间的千年古塔——笔峰塔正式开工重修。
令人感叹的是,古塔修缮工作启动仅半年时间,就有117名咸安乡亲和在外人士自发捐款900万元,共同为家乡这张新的文化名片添彩。
位于淦河畔向阳湖镇的笔峰塔,俗称宝塔,是咸安境内现存极具历史、科学价值的文物之一,也是当地崇学术、振文风、重教育、拓人才的历史古迹,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这里文脉兴盛,名人辈出。唐代有著名书法家李邕,宋代有“三魁天下儒”的副宰相冯京,明代有进士孟养浩、才女钱六姐……有“一里三进士,条河百秀才”之称。
笔峰塔历经千年,多次重修,最近一次是在1838年清道光年间,由时任知县夏廷樾募集社会资金重建。为七层八角石塔,高28米,底边周长17.6米,门顶置横匾刻“直达蟾宫”四字,每层飞檐角下悬铜质风铃8个,风吹铃响,悠扬悦耳,数里之外可闻。近200年来,伴随风雨侵蚀,如今塔身多处裂缝,塔砖风化剥落,56个风铃悉数遗失,宝塔风光不再。
去年10月,该区决定启动笔峰塔修缮工作,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塔为中心,分3期建成一个融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商贸经营为一体的笔峰塔文化公园。并成立了专门的修缮工作领导小组,请来省文物局、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武汉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着手开展规划、勘察、分析、评估工作,同时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由国内一流资质的杭州文物建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
笔峰塔修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饶启煌对记者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以最好的规划设计,最好的工程管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修缮任务。
修缮资金哪里来?该区明确提出:走“民办公助”的路子。要求“只宣传,不摊派,不安排,不强求,一切以自愿为主”。但在普通百姓眼中,宝塔是咸安的“精神家园”,是乡关标志,早日修缮宝塔是群众的期盼,特别是在外工作的咸安籍人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踊跃捐资。其中最大的一笔资金300万元。
“咸安人有很浓的宝塔情结。修缮工作涉及到向阳湖镇21户居民需要拆迁,大家都很支持,目前已有8家顺利拆置出去。”饶启煌告诉记者,募捐工作中,该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吸引了大批企业家、工商经营户的支持,纷纷献计献策,慷慨解囊。
6月28日,笔峰塔举行修缮开工仪式前一天,一位群众拿着10万元现金找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对该笔捐款提出一个要求,不记名字。
截止6月底,笔峰塔修缮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募集到900万元,为保证该塔一期修缮工作早日动工打下了基础。
记者手记:
文化之魂的回归
宝塔之于咸安,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咸安人于宝塔,有一种融入骨血的情怀。
以记者所见,咸安修缮笔峰塔,是一个传承崇文崇学风尚、有远见卓识的善举。
以情而论,在普通的咸安老百姓眼中,宝塔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人才之奇、科名之盛,归功于塔者居多”。且在民间,镇水口、祛灾祸、祈平安,宝塔是很多古老礼仪和风俗的传承载体。宝塔,已深深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之中。
以文化资源的发掘而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无论多么丰厚,都需要提炼出一个或若干个代表符号,即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名片。文化名片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营销城市的亮点,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可以说,笔峰塔的百年大修,已经跨越了一座古建筑维修的意义,被赋予了传统文化回归的价值。这是重新感受、认知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精髓的过程,就像是用有价的力量去寻找无价之宝。
修缮宝塔的一声号召,就引来民众如潮般响应,就有了那么多不计名利的爱心和资助。采访中,记者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契合民心的认同,感受到了一种同心协力的力量。
我们相信,伴随笔峰塔的修缮,咸安崇文崇学的古朴风尚,一定会成为这张城市文化名片的“灵魂”!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向阳湖:葡萄定期灌奶促使快速生长
下一篇:
咸安马桥镇加大控违拆违力度 "一票否决"保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