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摇竹海鸡逐浪,虾稻共作唱欢歌。一条致富林间路,三千村民笑呵呵。这是咸安区大幕乡石桥村产业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石桥村是大幕乡的贫困村。这里万亩竹海,林丰竹翠,风景优美。每年春天樱花烂漫,百鸟争鸣。但因山路不通,村民只能望景兴叹,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讨饭吃”。
“何不利用这丰富的资源,走一条景村联动、产业推动、农业带动的脱贫致富之路?”驻该村负责扶贫工作的区交通局局长田海湖的主意,立即得到全体村民的拥护。于是,一个依托产业脱贫致富蓝图正式铺开。
“景村联动”开先河
6日,大幕乡石桥村,在紧邻通村公路的水渠里,几台挖掘机正在淸理河沟中的淤泥,几名工人正在做大U型槽和石砌护坡。
村支书周亨兵说,7月的多轮强降雨,把这个沟渠冲垮多处,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该村决定利用地理和水源优势,在这里修水闸,建漂流景观点,实现景村联动。
在万亩青山上,竹多而花艳。因为没有路,樱花只能远看,竹子不能所用。村民想把竹子弄下山,一根收入纯利只有2元,利润太低。
为方便万亩竹木运出,提升竹木价值,驻村工作队员陈清与村里一起多次深入山林探路,为修路作准备。
今年4月份,按照村里出资一点、乡政府补一点、驻点工作队扶一点的办法,筹资20多万元,一条长4公里、宽9米的林间道路正式动工兴建,仅用3个月就修通了。每根竹子的纯收入也从原来的2元上升到10元。
为服务旅游发展,选路径时,村里还特意让这条山路与白云山景区相连。周亨兵说,明年春天,游客前来观光,可以一路赏樱花看竹海,由此将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出售农产品,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产业推动”前景亮
石桥村竹林广阔,利用竹林发展林下经济,是个不错的出路。
经村委会商议,该村计划通过申请区里“八大产业”政策扶贫贷款,在山上发展6个鸡棚,按每个鸡棚1300平方米、带动13户贫困户就业的规划,6个鸡棚可带动78户贫困户脱贫。
在现场,记者看到,由区交通局出资,村民主动投劳,投入3万元新修的一条1.3公里通往竹林鸡舍的山路已经成形。
目前,6个养鸡场场地已平出,正在对接建设钢棚,预计10月份可投入生产。
据区交通局副局长陈清介绍,鸡舍建成后,该局驻村工作队将协助石桥村成立养鸡合作社,组织贫困户统一入股,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以带动贫困户脱贫。
同时,通过与咸宁幕阜山区农副产品合作社联社合作,成立蔬菜合作社,预计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耐储藏的土豆等蔬菜,统一销售到深圳海吉星等市场。目前,第一批110亩蔬菜基地正在做排水设施,预计9月份可生产出第一批时令蔬菜。
“农业带动”效果好
在石桥村田畈上,农业带动扶贫,也呈现出“风景独好”态势。
村民施国安、陈雄飞的100亩虾稻共作基地里,绿油油的稻田首尾相接,长势喜人;水稻旁边,两个水泥大池里,虾儿戏水,一幅喜人的丰收图景。
“等到9月底稻谷收割,再将谷桩浸水腐烂生成微生物养虾,这样不仅成本低,收入高,而且还可一直养到明年5月。”陈雄飞告诉记者,在池里养虾苗,既可分养成虾,还可培育虾苗。其中,成虾批发价在23元/斤,平均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周亨兵说,在区交通局投入近40余万元支持下,该村不仅修复了水毁设施,还在山上建起200亩油茶基地,一个山上种竹木、养山鸡,田畈种蔬菜、养龙虾的立体种植模式已经形成,连同生态美景发展起来的旅游观光产业,正带着石桥村群众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金志兵 徐建华 陈清)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