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秋高气爽。
咸安区贺胜桥镇黄祠村,近50亩的香菇基地里,一排排钢架生产大棚依次挺立,宽阔的彩钢结构加工车间气派非凡。
68岁的刘道炎正在大棚里,用能动的右手忙碌着,脸上带着笑意。刘道炎是村里9组的贫困户,八年前修水库做工时,不小心将左手摔伤,后来虽然痊愈,却再也使不上力了。
自身残疾做不了什么活、老伴身体不好、儿子在外务工只顾得到自己……虽然家里有6亩田地,但刘道炎家生活仍然困难。
转机出现在去年。他家被定为精准扶贫对象户后,村里安排他到香菇基地做工。“农忙时节、或身体不舒服,都可以不来,做多少得多少,像我这样的,一年也能拿到万把块钱咧。” 刘道炎笑着说,还得感谢政策好。
香菇是黄祠村的主要产业。2013年6月,由村两委主要成员带头,带动34户村民筹资4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展而来。香菇基地建成后,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老化等原因,几年来一直处于略微亏损状态。
今年初,该村党支部在区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通过争取专项资金、发动股东筹集资金、向黄祠籍在外经商人士融资等方式,对香菇基地进行改扩建,将原有20亩基地面积扩大到50亩,搭建了15个钢架生产大棚,修建了1000平米的硬化操作场地和一条长250米的产业路……香菇基地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产10万筒增至40万筒。
同时,“合作社+普通农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村+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三方联动经营格局,将村民和贫困户引入到香菇基地的生产经营当中来。
村集体以35万元扶贫政策产业专项资金入股香菇基地,通过入股合作社分红的方式,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21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与合作社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通过合作社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方式,户平可增加经济收入一万元左右。
香菇基地的成功,让全村人尝到抱团发展、依靠合作社扶贫的甜头。如今,黄祠村村集体所有的黄祠新农业专业合作社下,除了香菇基地,还发展了茶叶基地、苗木花卉基地、青蛙基地等。
村支书唐才安的工作手册上,详细记录着:香菇基地21户、83人;茶叶基地27户、103人、苗木花卉基地8户、21人……
唐才安信心满满,他坚信,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122户、415名贫困人口,今年年底能全部实现脱贫,走上致富道路。(咸宁日报记者 张敏 特约记者 李旻媛 通讯员 余乐)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区古塘村生产自救见成效 蔬菜棚里话丰收
下一篇:
咸安桂花镇年产鲜桂花40余万公斤 村民喜丰收
通讯员吴涛刘茜摄10月3日,游客在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景区戏水游玩。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20%。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冰报道:2017年12月27日,咸安地税局扶贫工作组的干部职工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结对帮扶点长寿村...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葛建伟 通讯员 周巧荣 熊虎)12月23日,记者从横沟桥镇第四届党代会和第九届人代会上获悉,201...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葛建伟 通讯员 张腾)12月19日,记者从咸安区马桥镇第九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获悉,2018年,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