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咸安新闻 >> 正文

咸安横沟桥镇栗林村改善环境 村民过上城里生活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12-22 21:23

  名 片

  栗林村位于横沟桥镇107国道旁,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2254人。全村耕地面积3200亩。近年来,随着咸宁职教城、黄鹤楼酒业、厚福等大项目落户,该村积极探索征地后村级经济的转型发展。

  同时,全村实行农村集中建房,改善村居环境,2016年,该村获评湖北省绿色示范村。

  从危房住进洋房

  蔚蓝天空下,乡村公路旁,一栋栋三层还建居民小楼错落有致,村湾或农户家中,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藤蔓绕墙……14日,这是记者在横沟桥镇栗林村一期农村集中还建居民小区内看到的一道别致风景。

  居住在栗林村集中还建居民小区的5组村民龚婆婆,正在自家的三层小洋楼内切晒萝卜干。

  90多岁的龚婆婆身体康健。她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座小山丘,茅草丛生,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稀稀拉拉地住在几处土砖做的破房内,村民们靠农田劳作过日子,生活简朴。

  龚婆婆原来住的是一间土砖房。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家里的房子时常漏水、灌风,半夜里,下起雨来,龚婆婆便经常要拎着水桶到处接床头、床尾滴下来的水。

  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2014年开始,栗林村全面打响创建“省级绿色示范村”建设热潮,村委会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列入重要工作。

  2015年,龚婆婆跟其他村民一起,从原来的危房内搬了出来,没过半年时间,龚婆婆便搬进了如今的三层小洋楼内。

  龚婆婆100多平米的小洋楼内,地上、墙上铺着大理石板砖,独立小院里种着蔬菜,二楼隔了间玻璃花房,三楼孩子们住,家里通了天然气,门口就是水泥路、太阳能路灯。 “如今的好日子,做梦都会笑醒喽。”龚婆婆激动地说。

  农村集中建房是栗林村建设“省级绿色示范村”的创新之举。

  村支书彭建国介绍,近年来,该村坚持“政府引导、村为主体、群众参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调配权属、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分摊成本、统一供地建设等“五个统一”。投入3000多万元,分三期实施集中建设。目前,该村集中建房项目一、二期已投入使用,三期工程也正在动土中,已彻底改善该村976户村民居住环境。

  环境有专人保洁

  走进栗林村内,除了连片的集中还建居民小区,给记者最深印象的便是,道路干净,没有一片垃圾,村民的房前屋后整洁亮爽。

  “原来可不是这样的。”随行的一名村干部介绍说,原来村民都很喜欢养些家禽、猫狗,还建居民小区内的大道小巷中时常都会出现动物粪便,这让原本干净整洁的居民小区变得脏乱不堪。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村委会成立了环境整治工作小组,进村入户,为每一个村民宣传环保理念。这一项工作耗时几个月,起初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有一些村民偷偷地豢养家禽。

  为彻底根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2015年,该村积极探索,建立了农村环卫保洁公司化运作模式,发动闲置在家的村民们先后加入到保洁公司内,一是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二是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解决村里环境整治问题。

  村民们依托保洁公司,进入高新区内企事业单位进行保洁工作,村民们将原来的养家禽、猫狗的快乐转移到了环保工作中。

  “自打村民们成立了保洁公司,全村的街道每天都有人打扫,而且村民们自学维护环境的意识加强了。”村支书彭建国高兴地说。

  村里的变化居民们有目共睹。现在,村民们改掉了随手丢垃圾的习惯,还当起了干净整洁环境的保护者。

  在家门口可打工

  在农村集中建房1期的小区广场内,楠竹、樟树等环绕成一个小森林,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让广场更添几分韵味。加强“省级绿色示范村”创建工作,让该村探索出了一条乡村特色城镇化新模式。

  在资金来源上,该村实行多渠道、多形式投入,先后争取资金1000万元,自筹资金2000万元,组织村民积极投工投劳,绿化、亮化、美化村里广场。

  该村的路旁、村旁、水旁、宅旁科学合理种植绿化树木,做好村庄庭院、道路绿化美化。以村民房前屋后、村组道路、沟渠、河道两旁以及村庄周边空地为绿化重点,突出乡土树种,以乔木为主,乔、灌适当搭配,整村推进,率先建成“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绿色宜居美丽村庄。

  村支书彭建国介绍,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该村抓协调促经济转型,将土地进行流转,先后有咸宁职教城、黄鹤楼酒业、厚福等大项目落户该村,征地面积逾2000亩。利用开工项目较多的机遇,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运输业、商贸服务业,促进了群众增收。

  村民周林是一家黄鹤楼酒业公司员工,利用业余时间,他还承接一些建筑工程,村集体将村民们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周林家的收入节节攀升。周林从原来的养家难到现在奔小康,一家人终于过上好日子。

  村支书彭建国介绍,去年,村委与粤海蓝盾交通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该村村域内征用经济发展用地250亩,计划建立一家考务培训中心。该项目落地后,将给该村每年增加300万元的经济收入,解决该村20多人的就业问题。“新项目正在申报,很快便能落地,到时,村里又是另一番新景象,村民的生活也会更好。”(文/图 咸宁日报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熊虎)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区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环境卫生大幅改善
下一篇: 咸安供销社不断深化供销职能 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