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记者 葛建伟 通讯员 宋思) 8月1日,记者从咸安区汀泗桥镇“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中获悉,该镇中心卫生院主动接过“中国好人”龙运娥一家义务守护中南革命烈士墓的“接力棒”,传承拥军尚医好传统。
据悉,1949年5月,武汉、咸宁相继解放。当时,人民解放军一边向南挺进,一边决定在红色根基好的咸宁汀泗桥,新建中南军区荣誉军人学校(也称残废军人学校),设1个总校区、2个分校、1个临时医院,专门为前线转下来的伤残军人开展医疗康复、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工作。随着形势发展,1952年,该学校随军区指挥机关迁至广州。在此期间,先后有50名伤残军人未能医治好而牺牲,就地分散安葬在汀泗桥镇赤岗石头嘴的汀泗河河滩。因山洪频发河滩易淹,许多烈士坟冢常遭水毁。家住附近的龙运娥一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受当时条件限制,只能靠由低往高移坟,自发修墓护墓。1984年,上级决定集中就近迁建烈士墓,但又苦于没有地方。此时,龙运娥一家主动提出免费将自家一块好地拿出来做墓地。施工期间,龙运娥举家参与、自备伙食、义务投工投劳直至竣工。其后40年多间全家又轮流义务护墓“守陵”。2007年,龙运娥老伴去世,遵照老伴遗嘱,将他安葬在烈士墓地围墙外低洼处,寓意“生死相伴”、不敢与烈士比高。龙运娥一家的事迹被传为佳话,龙运娥老人先后获得“咸宁好人”“湖北好人”“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近年来,汀泗中心卫生院搬迁至距烈士墓不远处的汀泗桥镇荣军路。龙运娥一家三代70年守护烈士墓的身影,时常在该院党员干部职工脑海闪烁,并使他们深受感动。为此,该院一边开展“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前往墓地祭扫等活动;一边登门拜访、拉近与龙运娥一家人的情感距离,向其学习取得“真经”。现在,该院党员干部职工看到龙运娥老人已年近90岁、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于是借此次该镇庆“八一”之机,联合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举办活动,特邀龙运娥老人及各方代表,在墓地举行“中国好人”龙运娥与汀泗中心卫生院义务维护中南革命烈士墓地传承仪式,汀泗中心卫生院正式接过龙运娥老人传给的“接力棒”,并宣誓举全院之力常态做好烈士墓地义务维护“加法”,将革命烈士精神、“中国好人”龙运娥精神传承好。
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梁曦表示,一定以龙运娥一家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握好“接力棒”,为革命烈士护好墓、守好陵,将革命烈士为了民族解放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发扬光大,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做好卫生健康工作,助力推动汀泗桥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葛思宇
上一篇:
法理交锋展风采 以辩促学砺精兵 这场法检辩论赛烧脑又高能
下一篇:
从台账到收运全链条监管 咸安规范餐厨垃圾处置出实招
2020年,咸安区启动汀泗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旨在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提升医疗水平,实现小病不出镇,让当地居民充分享...
6月19日,咸宁市卫健委、咸安区卫健局相关领导一行到咸安区双溪中心卫生院考察调研,对该院高质量发展给予了肯定,汀泗中心卫...
咸宁网讯8月12日,咸安区贺胜桥镇卫生院组织基层医务人员集中学习“充电”提能。据悉,该院邀请横沟桥镇中心卫生院120急救中...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通讯员汪世芳刘婷)1月14日,咸宁高新区横沟桥镇中心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扶贫,冬季...
截至目前,该院已完成首剂次接种14258针次,第二针次完成接种12236针次,其中开展进村入户流动接种242针次,解决了高龄老人和...
他们都感慨万千,说医院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一切的实现都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党对人民健康的关怀。
2月15日,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徐旭燕受横沟中心卫生院邀请走进该院为慢性病患者“把脉问诊”、会诊...
2月15日,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徐旭燕受横沟中心卫生院邀请走进该院为慢性病患者把脉问诊、会诊病情。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通讯员严莉)“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不合理……近年来,我院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
咸宁网讯(通讯员毛登峰)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咸安区双溪中心卫生院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力推进“创文”工作。在做好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