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咸安新闻 >> 正文

汀泗中心卫生院 接力守护中南烈士墓,传承拥军尚医好传统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8-04 09:17

咸宁网讯(记者 葛建伟 通讯员 宋思) 8月1日,记者从咸安区汀泗桥镇“八一”建军节纪念活动中获悉,该镇中心卫生院主动接过“中国好人”龙运娥一家义务守护中南革命烈士墓的“接力棒”,传承拥军尚医好传统。

据悉,1949年5月,武汉、咸宁相继解放。当时,人民解放军一边向南挺进,一边决定在红色根基好的咸宁汀泗桥,新建中南军区荣誉军人学校(也称残废军人学校),设1个总校区、2个分校、1个临时医院,专门为前线转下来的伤残军人开展医疗康复、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工作。随着形势发展,1952年,该学校随军区指挥机关迁至广州。在此期间,先后有50名伤残军人未能医治好而牺牲,就地分散安葬在汀泗桥镇赤岗石头嘴的汀泗河河滩。因山洪频发河滩易淹,许多烈士坟冢常遭水毁。家住附近的龙运娥一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受当时条件限制,只能靠由低往高移坟,自发修墓护墓。1984年,上级决定集中就近迁建烈士墓,但又苦于没有地方。此时,龙运娥一家主动提出免费将自家一块好地拿出来做墓地。施工期间,龙运娥举家参与、自备伙食、义务投工投劳直至竣工。其后40年多间全家又轮流义务护墓“守陵”。2007年,龙运娥老伴去世,遵照老伴遗嘱,将他安葬在烈士墓地围墙外低洼处,寓意“生死相伴”、不敢与烈士比高。龙运娥一家的事迹被传为佳话,龙运娥老人先后获得“咸宁好人”“湖北好人”“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近年来,汀泗中心卫生院搬迁至距烈士墓不远处的汀泗桥镇荣军路。龙运娥一家三代70年守护烈士墓的身影,时常在该院党员干部职工脑海闪烁,并使他们深受感动。为此,该院一边开展“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前往墓地祭扫等活动;一边登门拜访、拉近与龙运娥一家人的情感距离,向其学习取得“真经”。现在,该院党员干部职工看到龙运娥老人已年近90岁、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于是借此次该镇庆“八一”之机,联合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举办活动,特邀龙运娥老人及各方代表,在墓地举行“中国好人”龙运娥与汀泗中心卫生院义务维护中南革命烈士墓地传承仪式,汀泗中心卫生院正式接过龙运娥老人传给的“接力棒”,并宣誓举全院之力常态做好烈士墓地义务维护“加法”,将革命烈士精神、“中国好人”龙运娥精神传承好。

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梁曦表示,一定以龙运娥一家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握好“接力棒”,为革命烈士护好墓、守好陵,将革命烈士为了民族解放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发扬光大,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做好卫生健康工作,助力推动汀泗桥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葛思宇

上一篇: 法理交锋展风采 以辩促学砺精兵 这场法检辩论赛烧脑又高能
下一篇: 从台账到收运全链条监管 咸安规范餐厨垃圾处置出实招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