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咸安区向阳湖镇斩关村15组鑫水河鲈鱼养殖基地,500多亩养殖水面波光粼粼,成群鲈鱼不时跃出水面,溅起阵阵水花,这里是我市首家规模化鲈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凭借“治水有方”的生态模式与“智慧赋能”的养殖技术,正成为长江流域水产养殖绿色转型的生动样板。
近年来,咸安区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绑定,通过“养鱼治水”“粪污变肥”“科技种果”等一系列创新实践,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其探索出的农业绿色转型模式已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样本。
自2022年起,总投资1亿元的咸安区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实施。借项目东风,咸安区在诸多关键领域,实现了治理能力与效益的大幅提升。
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面,咸安走的是“全域规划、连片攻坚”的路子。近几年,当地累计投入1977万元,建起14处尾水处理示范点,把16950亩连片池塘都纳入了“生态保护圈”。
鑫水河养殖基地以“生态+智能”为核心发展理念,构建起“健康养殖—尾水循环—种养共生”的完整体系,年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
“基地应用‘三池两坝’尾水处理体系,污染物去除率超过85%,配套的循环水系统让水体回用率达到90%,真正实现了养殖尾水‘零直排’。”基地负责人杨巍介绍。
所谓“三池两坝”,即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以及介于三个池塘之间的两个过滤坝。采访当天,“三池两坝”系统正稳定运行,池塘尾水缓缓流动,经处理达标后,通过生态沟渠排入周边稻田,进一步降低氮磷排放,形成“以水养田、以田净水”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享受到科学养殖的红利后,基地适当提高了养殖密度,产量逐年攀升,仅去年鲈鱼一个品种就产出140万斤。”杨巍笑着分享道。
此外,今年3月,咸安区全面完成泉水湖4300亩国有鱼池的退养工作。如今,湖面下不再是密集的养殖网箱,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水下植被。水体透明度从之前的不足50厘米,提升至80至100厘米,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2024年的咸安同样交出了高分答卷:全区现有566家养殖场,其中395家规模养殖场配齐了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资源化利用率更是达到九成。
以贺胜桥镇穗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与咸安、通山、武汉江夏等周边300多家养鸡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高温好氧发酵生产线,每年能“消化”10万吨畜禽粪污、5万吨秸秆,产出10万吨优质有机肥。不仅拉长了当地肉鸡产业链,打通了生态循环的“任督二脉”,还为群众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径。
在农药化肥减量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上,咸安也玩出了“新花样”。
走进向阳湖镇祝垴村农业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300亩的连片钢架大棚如浪铺展,棚内的盆栽蓝莓透着勃勃生机。湖北国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彦彬介绍,这里的蓝莓种植全流程贯穿“科技加持”——
栽培土采用泥炭、椰糠、蛭石搭配缓释肥混合配制,精准匹配蓝莓生长需求;智能水肥一体机可通过手机操控,自主选择不同水压、流量为蓝莓滴灌施肥,相比传统漫灌节省水肥70%以上;定期开展测土配方工作,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替代化肥,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汀泗桥镇的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以农作物秸秆、竹木加工废弃物等为原料,开展能源化、肥料化生产加工,发展炭、气、油产品深加工。目前,公司拥有3条生产线,年产生物质成型颗粒能力约10万吨,折合标准煤6万吨,让农业废弃物实现了“变废为宝”。
从“养鱼治水”守护清澈水体,到“粪污变肥”激活循环价值,从“科技种果”提质增效,再到“秸秆生能”变废为宝,咸安区以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这不仅守住了生态本底、蹚出了增收新路,更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管控,构建起“生态有收益、产业有前景”的良性循环,真正把“生态底色”绘就成“发展亮色”,为全国农业绿色转型交出了生动的“咸安答案”。
这份实践成果也吸引了全国目光——9月中下旬,全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政策技术培训班在咸安区开班,1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深入当地4个农业示范基地实地调研,“取经”生态转型的好经验、好做法。
培训班的落地,既是对咸安实践的高度认可,更让这份“生态农业答卷”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为更多地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鲜活参考。
咸宁日报记者 张欢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婷婷
编辑:hushaopeng
”据了解,益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次送出了大米180斤,西瓜、南瓜、冬瓜各500斤,茄子、土豆、辣椒、胡萝卜各200斤,赤壁市...
4月11日,嘉鱼县农谷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一片繁忙。
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链工程,持续补齐农业产业发展短板,全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的新产业、新业态示范项...
9月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专题研究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
2月22日,通城县北港镇庄前社区,绿康种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大棚内,村民忙着扯苗、出圃。刘建平摄(影像咸宁)。
5月20日,嘉鱼县平安洲,菜农们正将包菜收割、打包、装冷链车,运往广州。雷平徐敏摄(影像咸宁)。
建有单体大棚84个、连栋大棚3个,每年可产蔬菜种苗8000余万株,总产值1200万元,能够满足供应基地周边9000余户农户、6万亩蔬...
咸宁网讯记者丁伟、通讯员熊琦报道:分拣、包装、装车……2月7日,走进嘉鱼县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配送中心,记者看...
该基地由湖北绿康种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建,每年可育辣椒、黄瓜、西瓜、茄子、苦瓜、甘蓝等10多种蔬菜实生苗和嫁接苗近...
2月17日,在通城县北港镇庄前村绿康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大棚内,当地网红直播销售辣椒、茄子苗。刘建平摄(影像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