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咸安区的田野间涌动着金色的浪潮。放眼望去,成片的中稻田如铺展的金色地毯,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在咸安区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8000余亩稻田里,数台收割机一字排开,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轰隆隆的机械声奏响了秋日里最动人的丰收乐章。驾驶员操控着收割机,锋利的割刀快速切断稻秆,输送装置将稻穗卷入脱粒仓,短短几分钟,一片成熟的稻田便完成了收割、脱粒、清选的全过程,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地涌入随行的运输车辆中。在粮食烘干中心,大型烘干机24小时不停运转,将刚收割的湿稻谷快速烘干。
湖北咸安向阳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汪扬介绍:“今年我们亩产大概在1200斤左右。跟去年相比,我们的单产略有提升。”
单产提升的秘诀在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2年,咸安区启动向阳湖奶牛良种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将8000多亩土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并引进专业化种植企业开展水稻规模化种植和工业化管理。
“这项技术主要作用是节本增效。不需要人工去浸种,播种时间不受限制。跟普通秧苗相比,我们培育的秧苗苗型整齐,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强。”汪扬介绍道。今年,中稻继续采用“免浸种、免催芽”直接播种技术,在节本增效的同时有效增强水稻的抗逆性。
此外,在水稻生长关键阶段,农田管理者通过开展“一喷多促”等田管技术,实现一次作业,达到促作物生长、促灌浆增重、促单产提升和防虫防病等多重功效,为水稻稳产丰收奠定基础。
咸安中稻喜获丰收,不仅是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是农户辛勤劳作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共同成果。近年来,咸安区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在中稻种植上持续下足“绣花功夫”。为了实现稳产高产,农业农村部门从春耕备耕开始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优质稻种的筛选推广,到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再到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每一个种植环节都有专业技术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全区秋粮收割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总进度的70%。从目前的测产情况和已收获区域的反馈来看,预计亩产干谷可达到1000斤。”咸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张旭东说,“这几天,我们组织390余台机械,抢抓有利天气,对剩下的中稻进行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据咸安区农业农村部门初步统计,今年全区33.5万亩中稻预计总产量将超过16.75万吨,丰收的稻谷不仅装满了农户的粮仓,更筑牢了当地粮食安全的基石。
通讯员 李卫东 胡晓轩 张旭东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997万元奖补资金精准直达178家企业 咸安用“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创新发展
下一篇:
咸安精准牵红线搭鹊桥 助力农村大龄单身青年遇知音觅良缘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莉敏报道:19日,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农作物抗旱、防高温热害、减病虫灾害技术指导意见,为农作物...
9月9日,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大桥村5组,收割机正在稻田里收割中稻。为保障中稻收割,目前咸安区已经组织40余台机械投入秋收生产。
10月9日,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新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稻基地,收割机正在田间抢收中稻。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夏正锋通讯员董静...
咸宁网讯通讯员卫东、夏晖报道:国庆期间的连续阴雨,给咸安已经成熟的水稻收割带来了不利影响。据了解,该合作社今年共承包1...
8日,通山县杨芳林乡郭家岭村中稻陆续成熟,农户谢志熊家请来割谷机收割中稻。
连日来,咸安区双溪桥镇双溪村群众抓紧收割中稻。市农业部门积极调集农业机械,帮助农户抢收中稻,确保颗粒归仓。
杨军在通城调研时要求加强产业扶持力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报道:8月2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到通城县调研...
目前,全县21.1万亩中稻已陆续开始收割,全县已调集30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行有序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
金秋时节,咸安区33万亩中稻进入成熟收割期,为保障好当季秋收,区农业农村局组织1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400余台收割机抢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