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中央广电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出品的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保护的精品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在央视频客户端、红果短剧等平台上线播出。该剧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创新文艺形式相结合,通过微短剧形式,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古籍文化的深邃魅力。
聚焦古籍修复历程
《重回永乐大典》讲述了图书馆古籍修复所学员邵白与《永乐大典》的“书灵”元鉴相遇、相知并“携手”修复古籍的故事。
剧中,元鉴一直渴望恢复《永乐大典》的全貌,他希望邵白能帮助自己实现这一心愿。在元鉴帮助下,邵白顺利通过考核成为正式古籍修复师。《重回永乐大典》通过展现邵白进入《永乐大典》修复项目组后的工作历程,带领观众了解古籍修复,感受古籍修复的魅力。
古籍修复需要细心、耐心;剧集创作也需用心、精心。为确保剧集创作的真实性、准确性,节目主创团队不仅在前期的剧本创作过程中,前往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采风调研,与古籍修复师面对面学习交流,在剧集拍摄过程中,也邀请了专业古籍修复师进行全程指导,严谨地还原古籍修复细节。
让厚重典籍焕发光彩
据统计,我国现存古籍约有20万种,修复整理现存的全部古籍难度不小。借助现代数字技术,让厚重典籍成为浓缩于方寸之间、人们触手可及的文化资源,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这是赓续中华文脉的有益探索。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保护的精品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共15集,每集3至5分钟,不仅展示了古籍修复的精细技艺,还通过现代科技,力图呈现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新故事,展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此外,剧集也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意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的修复与保存。(记者 刘茵)
编辑:何珊
上一篇:
话剧《同舟共济》揭幕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
下一篇:
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揭晓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夏正锋、杜培清穿着汉服,手执自己绘制的扇子、纸伞在红地毯上走秀是一种什么感觉?当天,孩子们在贝拉美...
咸宁网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学校倡导东方外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宣...
孟祥伟主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健康咸宁建设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咸宁网...
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市各地通过举办龙舟赛、包粽子大赛等活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发布,广电总局围绕“领航新时代”“奋...
此次培训受到了全市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热烈欢迎,一致表示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我国宗教的...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周活动,旨在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风尚。
“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的项目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