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教育教学成果终评暨现场展示活动中,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教师精品课《羌族传统舞蹈——巴绒》、当代群舞《抉择》经过组委会专家审核甄选,从全国近2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本届“桃李杯”教师精品课和舞蹈作品。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在各类高级别比赛和展示平台频频“出圈”,得益于学院积极融入学校“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并立足“区域特色”狠抓教育教学的长期实践积淀,也得益于“党建引领、以舞铸魂”理念的贯彻落实。
打造“领舞者”党建品牌
“领舞者”品牌的内涵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着力解决“培养什么样的‘领舞者’、谁来培养、如何培养、为谁培养”4个根本性问题。“领”强调全面“引领”,“舞”凸显专业“特色”,“者”聚焦卓越“舞者”。“领舞者”引申为“引领舞蹈专业人才”和“舞蹈专业人才成长为引领者”双重含义。舞蹈学院作为四川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二级单位,旨在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德才兼备、文舞兼修”的舞蹈教育和艺术工作者——“领舞者”,它既是对学院舞蹈专业的凝练概括,也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诗意表达。
“领舞者”创建紧紧围绕“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构建“关键少数”和“少数关键”抓“双创”的工作体制机制:院党委全面领导把好政治方向,党委委员发挥头雁高质量示范作用,一流领军舞者培养高质量团队人才,美育者带领学生成长成才高质量增值。学院设计未来几年孵化培育战略安排,重点实施“政治领航、头雁领军、作品领衔、美育领跑”四大计划。
推进“互通式”教学改革
学院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质量工程为驱动,以团队教学为抓手,将“触及心灵深处、深入学科本质、展开问题解决和提升专业素养”作为课堂改进的着力点,秉承“立体化、综合化、理实一体”理念,形成“互通式”教学改革模式。引入“智能+”技术、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依托现有“金课”着力开创国家级优质一流课程,推动一流专业建设,树立川师舞院特色品牌。学院建设有国家级一流课程“蜀风蜀韵:舞蹈实践与创新”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是全国率先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同时获得立项的舞蹈课程。
倡导“融合式”教学实践
学院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表演人才、教育人才及创作人才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建立“四重奏”实践体系,通过“融合式”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学、探、演、赛、创”5项能力。学院设立了“舞言杯”说课比赛、“博艺杯”剧目创作表演大赛等舞蹈理论与实践创新比赛,组织师生参加“荷花奖”“桃李杯”“新人新作舞蹈比赛”“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比赛,为师生广泛搭建从“讲台”到“舞台”、从“课堂”到“赛场”的实践平台。
产出“特色化”教学成果
学院依托地处成都的优势,开展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舞蹈研究与实践,传承与创新藏、羌、彝民族舞蹈文化,继承和弘扬四川红色革命文化,以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为目标,不断产出“特色化”教学成果。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内涵式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特色为优势,以原创作品为名片,带领广大师生“为人民而舞”。
亮相本届“桃李杯”的“教师精品课”《羌族传统舞蹈——巴绒》(“巴绒”是北部羌语,意为“古老的歌舞”),根植四川阿坝茂县羌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从羌族女性在“瓦尔俄足”传统节日所跳的礼俗性舞蹈中进行教学提炼。通过“上步、转胯、相让”的场景模拟,解构具有羌族特色的“轴向转胯”动律形成;通过“胯划圆”管窥羌族曾长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生活状态;从秋收“筛粮食”的劳动体验中,发掘出来自于农耕文明的“搓胯”的舞蹈动作源头,让学生领悟“为什么跳”,从而解决“怎么去跳”的问题。
学院编排的当代群舞《抉择》,采用了多空间叙事的编排手法,生动讲述一名军人在抗战时期的生死“抉择”。在《抉择》中,主人公有“两条命”,一条是生命,另一条则是使命。内与外,实和虚之间的对比,形成反差、形成张力、形成美感,这种美是一种悲壮,也是一种崇高。
近年来,学院在“荷花奖”“桃李杯”等重要舞蹈赛事中均有获奖,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数量居全国师范类舞蹈院校前茅,2000余名师生参加建党百年伟大征程文艺晚会、央视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巴蜀儿女心向党”文艺演出等国家级、省级重大展演活动。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西藏阿里地区象雄文化旅游节开幕
下一篇:
孙红雷在青年导演创扶计划活动上交流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