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属于诉讼外调解的一种,不拘泥于形式,情、理并举,既可节约司法成本,又能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2013年,我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5000余名人民调解员,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工作,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达16355件,调解成功率达95.6%以上,涉及金额21626.32万元。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
医患关系得缓解
“多亏了司法所的调解,我才能安心上班。”咸安区某乡镇医务室医生赵某面带笑容,对当地司法所再三表示感谢。
去年10月,一场突然的灾难降临到咸安区向阳湖奶牛场的一户家庭。女户主杨某突发疾病,到当地医务室就医后,突然死亡。
丈夫汪某认为是医生治疗不当致妻子死亡,要求医务室赔偿120万元。医务室却认为医生处置得当,没有差错。杨某死亡乃自身疾病造成,医生回天乏术。
就这样,双方各执一词,冲突迸发。10月下旬,悲愤的汪某及其亲属40余人将杨某的尸体抬到治疗医生的家中。
向阳湖司法所介入这起事故的调解工作。司法所长竭尽全力,与双方沟通。经过多番努力,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汪某获得一定补偿,不再干扰医生的正常工作生活。
去年,我市调解这类医患纠纷123起,缓解了医患双方的紧张关系。
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负责人刘明海介绍,这得益于我市建立了纵横交叉的人民调解立体网络。
纵向方面,行政村、社区设立调解主任,乡镇以司法所为平台,综治办牵头,设立70个乡镇矛盾调解中心,县市一级设立人民调解中心,指导基层工作。目前,已在积极筹建市县人民调解协调指挥中心,统领全局工作。
横向方面,在交通、医疗、征地拆迁纠纷等热点领域引入第三方调解工作机制,成立专业调解委员会。形成横纵交叉的立体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将调解工作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领域。
交通纠纷巧化解
随着道路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市将人民调解引入交通事故纠纷化解,去年,我市调解由交通事故引起的矛盾纠纷511件。
最近,咸安区大幕乡大幕村60多岁的老人章某死里逃生,他打心眼里高兴,要不是大幕司法所调解,他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证。
原来,去年11月份,章某在骑自行车回家的途中,被司机吴某驾驶的低速普通货车刮撞。章某当场昏迷。
章某家人将他送进医院,但巨额的医疗费却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章某家人要求肇事人吴某支付医疗费。
但吴某却不愿承担责任。他的底气来自于两个原因。其一,事发场地无摄像头,无法获取第一手现场资料; 其二,吴某陈述车上有证人可以作证。
经过千难万阻,章某家人取得了关键性的证据。铁证如山,吴某不得已,承担了章某的医疗费用4万元。但章某家人认为吴某必须另行赔偿人身损害损失,双方未达成调解协议。
去年12月下旬,双方矛盾白热化。章某家属带人强堵吴某门店,不准吴某开门营业,双方发生冲突。
大幕乡党委政府组成了以综治办牵头,派出所、司法所、大幕村调委会参与的工作专班。通过前后十余次的双方或单方的沟通、协商,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吴某除已承担的4万元的医疗费用外,另外一次性赔偿章某各项人身损失费用3.1万元。
邻里矛盾化无形
人民调解处理的大多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鸡毛蒜皮”,工作量大,也印证了人民调解的民间性质。去年,我市共解决邻里纠纷3721件,婚姻家庭纠纷2212件。
崇阳县一对七旬老人因当地司法所的调解,成功结成连理。3年前,失去配偶的两个老人开始了黄昏恋。但这段黄昏恋没有得到男方刘某子女的祝福。刘某儿女生怕将来父亲的财产落到外人手里,又觉得父亲一把年纪还闹出这样一段恋情,有损名声。于是,刘某儿女采用各种手段,迫使两人分开,甚至使两位老人无家可归。
两位老人搀扶着走进当地司法所寻求帮助。在司法所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下,刘某儿女幡然醒悟,主动将两位老人接回家,黄昏恋完满结局。
类似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基层调解工作,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亲情反目,林林总总。
有人说,这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小事不意味着不重要。小事连着家庭、连着社会,轻则毁坏家庭,重则危及社会。
我市完备的人民调解立体网络,总是把这些小事引起的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引起大事故,维护了社会稳定。(记者 赵晓丽 通讯员 李英)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外地窃贼搭梯子撬崇阳一超市防盗网 终被捕获刑
下一篇:
咸宁市法院开通官方微博 搭建沟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