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法治咸宁 >> 正文

凝聚合力促和谐——赤壁市“人社+工会”裁调对接探索劳动争议调解新路径观察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8-19 09:09

近年来,赤壁市人社局与总工会紧密协作,以“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工作室为抓手,创新构建“预防+调解+仲裁”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劳动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自2022年成立以来,该工作室累计受理案件320件,调解成功257件,调解成功率80%,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平均处理时长缩短至25天,成为化解劳资矛盾的“减压阀”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连心桥”。

创新机制:“人社+工会”开启多元调解新模式

“我与企业的劳动争议从提出申请到调解成功,前后不到十天就完成了,现在劳动者维权越来越便捷了。”赤壁市劳动者熊某高兴地对记者说。

因解除劳动关系与某企业发生劳动争议,熊某在提出仲裁申请后的第三天就收到了调解通知,在调解员的主持下,熊某与企业达成了一致补偿意见,签署了调解协议并及时获得了经济补偿。

这是赤壁市积极打造“人社+工会”裁调机制,优化劳动争议裁调模式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2022年9月,赤壁市人社局、总工会积极探索工作模式,结合赤壁市行业发展情况,制定出台了《赤壁市“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

同时搭建“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平台。该局成立了赤壁市“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室,聘请5名调解员(包括职工法律工作者、劳动人事争议兼职仲裁员、退休工会干部、人社干部等),提供劳动争议法律咨询、援助代理等服务,同时受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委托开展劳动争议庭前、庭中和庭后调解。

工作室受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委托,当事人同意先行调解的,由裁调工作室调解员调解,调解成功的不再由仲裁院立案处理,调解不成功的移交仲裁院在庭审过程中开展庭中、庭后调解,调解工作贯穿整个案件处理过程,劳动争议调解率得到大幅上升。

“这一创新机制呈现两大亮点:一是队伍专业化,聘请5名资深调解员组成专班;二是流程标准化,制定《调解建议书》《委托调解函》等12类规范文书,实现从立案到结案的全流程管控。”赤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周强介绍。

“调解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但可能是最好的化解方式,它可以真正调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赤壁市“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室负责人魏建国深有感触地说。

科技赋能:“云仲裁”提升调解仲裁效能

将数智化融入仲裁庭建设一直以来都是赤壁市劳动争议仲裁院的努力方向,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工作岗位不断增多,“线上劳动关系”的情形越来越常见。

赤壁市某互联网企业与一名线上授课教师解除了劳动关系,因经济补偿、加班费等问题,劳动者向赤壁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提出了仲裁申请。当时受疫情影响,该名劳动者在杭州不能到庭审现场,而用人单位委托代理人也无法出席开庭活动,经当事人同意后,赤壁市仲裁委决定在“云仲裁”线上调解仲裁平台审理此案。

庭审中,仲裁庭通过视频确认了双方身份真实性,确保人案匹配一致,在举证质证环节,各方通过在线会议系统上传电子证据,通过线上对庭审笔录进行电子签字。此外,申诉答辩、仲裁庭调查、辩论、调解等环节全部依托在线会议系统完成。整个过程运行顺畅,视频画面清楚,声音传输清晰,全程音视频同步存档,庭后刻录光盘归档入卷。

此项举措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仅用3小时达成调解协议,获当事人点赞。

高效调解得益于“云仲裁”线上办案平台的搭建。赤壁市在省内率先建成“数字仲裁庭”,构建起“线上申请—云端调解—电子送达”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天翼云会议”系统实现庭审画面实时传输、证据材料云端共享、笔录电子签名等功能。自系统运行以来,已有16件劳动争议案件在线上得到了妥善化解。

据介绍,赤壁市智慧仲裁建设实现了三大效果:一是技术融合,打通综治中心“一网通办”系统,实现劳动纠纷“线上申请、调解、仲裁”闭环管理;二是服务升级,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平均受理时间缩短至2小时;三是效能提升,案件平均处理周期从45天压缩至15天,调解效率提升200%。

源头预防:创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

赤壁市“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工作室通过“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化解”全链条治理,2024年劳动争议案件量同比下降37%,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5%,相关经验被湖北省人社厅纳入“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典型案例。

调解室建到企业。赤壁市积极推进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在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调解委员会,在规上企业和行业协会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日常化开展用工风险排查,在企业开展规范用工培训和调解员业务培训,化解潜在纠纷300余件。2024年,维达力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指导下,成功化解了解除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纠纷21起,实现了“小纠纷不出厂,普通矛盾不出镇”,被推荐至省人社厅评选“金牌调解组织”。

聚焦新业态。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呈现新的特点,劳动者的诉讼请求也日益多元化。特别是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例如互联网、快递、网约车驾驶员、平台主播等行业,因其劳动关系不明显、工作相对自主、工资结算灵活等特征,争议呈多发态势。工作室通过对新业态行业进行政策解释和普法宣传,提升用人单位合规用工的意识,指导劳动者依法维权。2024年,某外卖平台骑手张某因配送途中受伤索赔,工作室通过“人社专员服务千企”机制,联合平台属地管理部门核查用工关系,最终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张某获得赔偿。工作室目前化解此类争议26件,有效应对新型劳动关系挑战。

送法进企业。工作室持续开展“送法进企业、普法进园区”活动,组织法律专家为154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助力企业规范用工、依法经营。在15家重点企业试点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成功签订“1+3”集体合同45份,续签120份,惠及职工超4.8万人,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赤壁市“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工作室的实践,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深化“预防—调解—仲裁”机制,做到预防在前——让风险隐患“见之于未萌”,调解优先——让矛盾纠纷“化之于初发”,仲裁兜底——让信访问题“治之于终局”,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更强动力,为赤壁市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

咸宁日报记者 贺春音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图文:守护“夕阳红”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