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派遣工因调岗纠纷获赔49.7万元,25名下岗职工追回86万元经济补偿……今年以来,市总工会以机制创新破题、真金投入托底,通过构建多元维权机制、设立专项保障资金等制度化举措,筑牢职工权益“保护网”,已为职工追回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针对劳动争议“调解力量弱、长效性不足”的痛点,市总工会率先出台调解工作专项补助实施办法,设立专项资金为维权工作“输血”,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51职工维权热线等多渠道接收的维权案件,统一纳入补贴范围,按照案件调解难度、涉及人数等标准给予经费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调解工作“想干事却缺资源”的困境。
在此基础上,市总工会持续深化裁调审联动机制,推动调解资源下沉综治中心、调解中心等基层阵地,实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诉讼流程“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市总工会与多个部门协作,成功处理多起集体劳动争议案件,为职工追回经济损失1034万元,相关成效获全市诉源治理工作联席会议高度肯定。
在集体协商机制建设中,市总工会以精准化路径推动制度落实。依托2025年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紧扣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核心权益领域,促成企业与职工实现平等对话。针对物流行业权益保障难点,市总工会联合人社部门组建专业指导队,通过政策解读、案例示范等精准施策,推动咸宁物流供应链行业签订集体合同,相关经验做法被《工人日报》报道,成为全国行业集体协商的标杆案例。
目前,全市212家百人建会企业中,集体协商建制率达95.29%。170家企业实施了“技能薪酬挂钩”的专项协商,如咸宁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专项协商,将职工技能分为八个等级,基本工资差异500至1000元,另设职称和专业证书津贴,为产业工人铺就了“技术越高,收入越多”的职业上升通道。
同时,市总工会采取监督与普法并重的工作模式,夯实权益保障底座。针对企业用工不规范问题,通过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开展“法治体检”、出具法律意见书、评价集体合同质效等方式,实现企业用工全流程“精准画像”。升级“工会普法课堂”品牌,打造16场“沉浸式”普法活动,覆盖职工近万人,让法律条文变身职工“随身维权指南”。
从专项经费为机制运转“强基”,到协商制度为权益保护“赋能”,再到监督普法为法治护航“固本”,市总工会构建劳动争议高效化解“咸宁样板”,让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制度化护航中持续提升。
(通讯员 镇晓静)
编辑:但堂丹
嘉鱼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法院+人社+工会”工作格局,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常态化沟通衔接机制,聚焦护航法治化营...
咸宁网讯(记者周阳 通讯员镇晓静)日前,咸宁市总工会、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咸宁市人民检察院、咸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同时,市总工会将通过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法讲座、提供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下一步,咸安区将以“人社+工会+法院”劳动争议裁调审衔接工作室成立为契机,妥善处理好劳动争议纠纷,为劳资双方提供更直...
”咸宁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整合多方资源,持续深化“五方联动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
咸宁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擦亮“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品牌,推动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真正做到“调一件、和一...
近年来,咸安区委、区政府坚持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要求,整合多方力量组建裁调审工作室,有效缓...
近日,嘉鱼县法院通过“法院+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成功化解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促成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调解协...
咸宁网讯记者周阳、通讯员镇晓静报道:日前,市总工会诉调工作室成功化解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为25名被下岗职工争取到86万元经...
她成功调解的多起群体讨薪维权纠纷得到省司法厅的高度肯定,先后获评全市优秀人民调解员、2021年度湖北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