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年要省出71个西湖 看内蒙古粮仓如何节水又增粮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3-25 11:15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5日电(记者连振)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2024年粮食产量194.1亿斤,同比增加5.1亿斤,实现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是名副其实的内蒙古粮仓。同时,通辽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农业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资源,。

  粮食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农业用水的“水龙头”也日益拧紧,2024年通辽市农业灌溉用水同比节约了8.26亿立方米。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敖包苏木朝伦敖包嘎查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区(无人机照片,2024年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既节了水,又增了粮,这是怎么实现的呢?答案就在土地里。

  春耕将近,在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那木吉拉嘎查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驾驶挖掘机破土开沟,推土机平整土地,吊车吊运井房,一派繁忙景象。“春播前,我们要建设完成6400亩高标准农田。”那木吉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浩斯白乙拉说,“到时这些沙坨子地就变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高标准农田,既节水又增粮。”

  有了高标准农田,应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成为可能。

  “一炮轰”是通辽农民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肥计量不精准,既浪费水又难高产。而在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浅埋滴灌就成了“标配”。

  “农作物生长就是三个要素,水、土壤和阳光,缺一不可。”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的种粮能手刘大鹏说,“我们这里很多是沙地,水资源匮乏,浅埋滴灌是实现精准灌溉的好方法。”

  科尔沁左翼中旗农牧局副局长张晓军介绍,浅埋滴灌高效节水种植模式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相比传统大水漫灌节水60%以上,比喷灌节水20%,平均每亩玉米能节水100立方米以上,且肥料使用率提高10%,一亩地能增产200斤。

  在刘大鹏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今年近2万亩玉米要用的滴灌带。他介绍,通过合理密植、导航播种、精准灌溉、水肥一体化和籽粒直收,每亩地能打2000斤玉米。“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这是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大面积使用浅埋滴灌技术的玉米田(无人机照片,2024年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春播渐渐临近,通辽市近2000万亩粮田正悄然发生变化,从“吞水巨兽”变成“节水能手”。据了解,2025年,通辽市力争建设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以上,全市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以上,实现年节约地下水1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71个西湖水量。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清明假期火车票已发售1613万张 节中中短途客流需求旺盛
下一篇: 听他们的“丹”心护水情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