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4日电(记者勿日汗)内蒙古4200公里长的边境线,太阳都要“跑”两个小时。行走在边境广袤的土地上,不禁想问:是谁依靠什么力量在守护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带着疑问,记者一行走进中蒙边境上的两座蒙古包。
边境草原上的护边驿站。新华社记者 王雪冰 摄
这两座精致的蒙古包坐落在距中蒙边境线只有7公里远的牧民乌尼孟和家砖瓦房旁,门前立着两块醒目的牌子——“党员中心户”“护边驿站”。
44岁的乌尼孟和生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苏木呼格吉勒图雅嘎查,不仅是一名党员,还是护边员、致富带头人,他家也成为这片草原上的红色坐标。
20年前,为填补基层党建工作的“真空带”,党员中心户应运而生。乌尼孟和所在的锡林郭勒盟有着1103公里的边境线,牧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5人,尤其在抵边区域,每平方公里只生活1人。地广人稀的特点导致基层党组织服务半径过大,极易产生管理服务盲区。
为解决这一问题,锡林郭勒盟将一批优秀牧民党员的家设为党员中心户,让他们负责带动周边15公里内居住的牧民。
20年来,这一机制不断完善。目前,锡林郭勒草原上有党员中心户1842户,辐射带动党员1.67万人,直接联系服务农牧民7.79万户。
乌尼孟和的蒙古包便是其中之一,他负责带动、组织、联络周边18户53名牧民。每隔一段时间,他家蒙古包里就会传来热烈的讨论声。牧民们围坐一圈,学习政策、调解矛盾、交流致富经验。
“有时候,一些涉及牧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比如,休牧、禁牧政策,有些人一开始不理解,我们就坐在这里讨论,算生态账、经济账。逐渐地,大家最初的顾虑、误会被打消。”乌尼孟和说。
此外,他带领周边18户牧民探索“少养精养羊+生态旅游”的新路径,通过项目上“拉”、技术上“带”、精神上“促”,把“纸上”的政策变成乡亲们“口袋里”的实惠。
乌尼孟和家世代生活在边境草原,他家房子旁的另一座蒙古包就是锡林郭勒盟边境管理支队设立的护边驿站。
边境沿线地区线长、点多、面广,草原便道纵横交错,牲畜越境、迷路求助等时有发生。但由于各个边境派出所之间距离相对较远,有时半小时能处理的案件,民警花在路上的时间就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多。
于是,锡林郭勒盟优化整合已有的草原110报警点、抵边警务室、护边员之家等管边护边资源力量,在边境沿线设立护边驿站,延伸边境管理触角,进一步推进警务前驱、治理前移。目前,锡林郭勒盟已设立619处护边驿站。
护边驿站里储备的物资和设备。新华社记者 勿日汗 摄
护边驿站里床、方便食品、饮用水、常用药品、通讯设备、救援设备、灭火设备等一应俱全。如果在边境草原遇到困难,看到护边员家门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就能找到护边驿站寻求帮助或报警。
在辽阔的边境草原上,党员中心户、边防连队、派出所、牧民形成立体防控网,时刻守护着祖国的北疆。这里,基层治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牧民家门口的学习阵地、共同致富的合作社、提供帮助的蒙古包,以及代代相传的守边誓言。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我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下一篇:
“免出示证件”通道等移民管理新锐装备亮相第12届警博会
“轰隆隆……轰隆隆……”近日,在通城县沙堆镇湾船咀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施工现场,挖掘机在进行危房拆除,几名党员中心户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员中心户的设立,看似拉长了基层党建链条的长度,实则拉近了党员和群众的距离,让党旗...
如今,在通城县,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项项惠民暖心的工程,一声声百姓发自心底的赞叹,共同缔造已完全融入百姓生...
”通城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全县12087户“党员中心户”作为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党员代表,不仅是上传民情、下传政策的“桥头...
近年来,为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示范带头作用,五里镇不断推进党员中心户工作高质量运行,广...
赤壁神山镇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的组织根植于群众生产生活一线,积极推行“党员中心户+先锋党员+群众”模式,不断延...
“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了一批党员,服务联系了一方群众,充分激活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新一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来袭,通城县广大党员中心户在冰天雪地亮身份、践初心。
咸宁网讯(通讯员文施洋黎煜东)近年来,厦铺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抓手,在基层治理...
2020年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21年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下辖4个村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