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9月8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分阶段目标,系统部署了人工智能+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八大应用场景,以专栏形式明确了37个人工智能+能源的融合应用发展重点任务,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培养一批能源与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金融支撑体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能源领域智能化成效初显。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能源是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领域,具有数字化基础好、数据质量高、应用场景丰富等比较优势。特别是能源央企积极布局,围绕资源勘探、生产运维、安全监测等环节,已成功研发应用电力、油气、煤炭等多个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专业大模型。
“总的看,我国能源领域已形成了场景覆盖广泛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相比于能源行业的高安全性与强专业性,以及对决策容错率和知识体系完备性的严苛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应用仍然存在着技术可靠性不足、数据基础较为薄弱、电算供需逆向分布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随着越来越多场景融入人工智能应用,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应用,带动能源整体性变革,助力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对此,《实施意见》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从加快能源应用场景赋能、加大关键技术供给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并聚焦智能化转型需求急迫、数据基础完备、应用价值明确、规模化应用潜力大的方向,明确37个人工智能+能源的融合应用发展重点任务,涉及百余项场景。其中,油气方向有6个,煤炭、电网、水电、能源新业态方向各5个,火电、新能源方向4个,核电方向3个。同时,提出了各任务的建设路径与目标。
例如,人工智能+电网典型应用场景涉及电网智能规划设计与生产建设、电网调度运行、电力设备状态评价与智能运维、配电网智能运行管理、电力应急抢修。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虚拟电厂精准控制与智能运营、绿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园区智能降碳、新型储能智能化运行、智能营销服务。人工智能+核电典型应用场景则是核电智能安全管控、核电智能运维、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
在加大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方面,《实施意见》围绕数据、算力、算法,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基础支撑体系,提出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应用的三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夯实数据基础,加快形成能源领域高质量数据集,确保能源数据全流程安全可靠;强化算力支撑,统筹规划资源,构建算力、电力深度融合的算电协同发展机制;提升模型基础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软件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瓶颈。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将综合考虑煤电油气各行业应用潜力、成熟度、带动作用等因素,遴选一批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应用高价值场景,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建设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也是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探索建设行业级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平台,有效协同企业自主研发的大模型,解决大模型‘重复造轮子’问题,避免先进算力和能源资源被过度消耗。遴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标杆场景与案例,鼓励体制机制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科技项目实施与成果转化。”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说。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认为,《实施意见》的出台将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为AI技术在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存储等全链条的落地应用注入新动能,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加速虚拟电厂、智慧园区、能源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商业化,有效助力我国能源安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璐)
编辑:但堂丹
据悉,联智科技项目由福布斯中国创业精英榜30人、清华大学刘晓鹏博士主导,专注于工业设备智慧运维,该项目核心技术已被成功...
咸宁网讯记者汪俊东、通讯员田丽报道:10月28日,湖北科技学院百度云智教育人工智能实训中心正式授牌成立,标志着新形势下该...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 通讯员田丽)10月30日,咸宁市人工智能科技协会在湖北科技学院举办“2021年湖北科技学院趣味智能车科...
9月18日,在嘉鱼县湖北谷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人工智能品种比较试验系统和果蔬栽培技术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察看基质栽培黄瓜的...
该馆的建设有利于为市民群众展示先进的前沿科技成果,让市民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激发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新...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秉承“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咸宁”“引才在武汉,用才在咸宁”的离岸科创模式,竭诚为园区企业提供...
开学科普季通过本报“直播咸宁”平台现场直播,市科协、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截至发稿时线上浏览量已达30万人次。
12月12日,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园, 2家人工智能研究院、14家人工智能知名企业签约入驻。
还提出,每年遴选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项目,按照项目总投入资金给予30%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
在湖北省委网信办的指导下,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联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上见”团队,邀请到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