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新华社西安9月19日电 题:让文明永续传承: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全球合作
新华社记者杨一苗、张思洁
三维建模技术助力中外联合考古、数字博物馆实现全球观众线上看展……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国家寻求通过更完善的合作机制,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1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9个国际组织的约800名嘉宾参会。论坛举办期间,中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肯尼亚等国的近百个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进行了展示。
“自然灾害、人为损毁和不合理的商业运作让文化遗产的风貌和内涵受到原真性的挑战,数据壁垒、标准缺失、跨域协作等技术瓶颈,制约着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世界互联网大会副理事长弗朗西斯·高锐说,“要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公民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也需要推动数字化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广泛应用。”
高精度扫描、数字孪生让文物实现数字化存档和永久保存,卫星遥感、无人机装备不断完善文化遗产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AI、VR等技术让公众突破时空限制,可以沉浸式走进历史场景、对话古代文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说,数字技术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式,改变了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体验方式。
9月17日,与会嘉宾在论坛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项目展上体验敦煌研究院《寻境敦煌》项目。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探索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融合路径,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与埃及等国合作组建“世界古代文明图像数据库”、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等机构共同开发“数字洛阳”项目、中国和肯尼亚旧石器联合考古项目将三维建模等技术融入考古全流程,以实现遗址与遗物的精准记录、数字化存档及跨区域合作共享。越来越广泛的国家间合作推动着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持续走向深入。
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分布广泛,但各国数字化标准不一,跨国协作存在语言、政策和技术壁垒,资源整合难度大。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的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以虚拟博物馆的方式,满足公众对互动性、沉浸式体验的需求。目前已有18个国家的44家文博机构参与合作,收录高清数字化文物5000多件。
“我们以云端策展、虚拟展厅、标准化数字资源共享等方式进行国际数字技术与数字资源合作。”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张成名说,“这不仅促进了丝路文化的传播,也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全球数字化合作建立了标准化平台。”
在17日举行的论坛上,多位国内外专家认为,应持续加强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探寻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路径,让更多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获得数字新生。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馆长萨努贾认为,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我们的保护行动也必须是全球的,需要建立更多知识技术共享的合作平台,“守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守护器物,更是在守护人类的记忆、认同与智慧”。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举行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
下一篇:
台风“米娜”将正面登陆广东 广东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据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永久落户泉州。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高漪王敏).
”本次活动是“车尘马迹——丝绸之路上的交通与交流”主题展览的配套活动, “车尘马迹”主题展览于5月底开幕,将于7月4日闭展。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王凡、通讯员宋金光、周漓报道:23日,在力沃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尚未进入钢构厂房,浓郁的茶香便扑鼻而来...
纪录片《中国》第一季收官12月24日,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在芒果TV、湖南卫视播出第十二集《盛世》。海纳百川是唐朝特有...
论坛期间, 《弘扬“中国—中亚精神”:区域合作的成就、机遇与展望》智库报告以中俄英文面向全球发布。
在展现特色美食的同时,也关注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挖掘美食在新时代中的新内涵和新形式,以美食为笔书写出冒着热气的新疆...
高标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打造襄阳汉江航运中心,优化提升襄阳北公铁联运枢纽和小河...
导演徐峥与青年电影人及电影爱好者分享自己对电影的创作感悟。当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大师班系列活动在西安举行,导...
咸宁网讯记者胡慧娟报道:10月19日,帮企(湖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试运营仪式在咸宁中建之星金融信息港隆重举行,同时也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