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唠“科”话丨谁给“风王”踩了“刹车”,打了“转向”,又是咋知道的?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9-25 15:49

新华社广州9月25日电(记者胡拿云)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24日17时前后在阳江海陵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40米/秒,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955百帕。预计,“桦加沙”将以20公里左右的时速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此前被称为“风王”的“桦加沙”,为何在登陆前明显“转向”“刹车”,由最大风力17级降至14级?

9月24日,随着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强度逐渐减弱并远离深圳,在深圳南山区一家刚开门的临街店铺,一名工作人员拆掉玻璃上的胶带。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国杰说,由于“桦加沙”体型庞大,维持其强度需要充足的能量支撑。但从24日早晨起,台风在广东近岸移动超过10小时,陆地摩擦作用大量消耗其能量;同时,近海海水深度较浅,无法为台风提供足够的能量补充,导致其强度显著减弱。此外,当“桦加沙”到达珠江口时,与副热带高压最为接近,同时叠加北方有弱冷空气南下,两者合力会将“桦加沙”向南压,使得其移动方向转为偏西,进而沿着广东中西部海岸线“转向”移动。

尽管“桦加沙”强度有所减弱,但在其庞大环流影响下,23日夜间至24日,广东南部沿海市县及海面出现14至17级大风。其中,江门上川岛国家气象站录得最大阵风65.1米/秒,打破了广东省国家级气象站尘封已久的最大阵风纪录。

9月24日,随着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强度逐渐减弱并远离深圳,环卫工人在深南大道清理倒伏的树木。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台风季节来临,气象图上移动的“风圈”牵动人心。

何处登陆?路径是否突变?风力有多强?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背后是一场融合超级计算、卫星遥感与专家智慧的精密“追风”行动。

预测台风路径的核心手段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依托超级计算机,基于流体力学与热力学方程,模型可计算每个网格点上气压、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其核心目标在于捕捉那只无形的“风之手”——引导气流,尤其是副热带高压的形态变化。

“我们利用无人机探空数据,同步应用在广东区域模式的同化试验中,改进了超过72小时的较长预报台风路径时效、降水的精细化预报效果。”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副所长周芯玉说。

此外,经验丰富的气象预报员在台风预测中同样不可或缺。他们通过对比多模型预报结果、分析一致性,并结合最新观测数据,判断初始场准确性及台风实际结构,不断优化预报结论。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气象预报向更精准、智能的方向发展。深圳市气象局依托盘古大模型,升级打造“智霁”预报系统,通过引入多种天气扰动因子,生成集合预报产品。在2024年台风“摩羯”预报中,“智霁”模型提供了更精细、误差更小的路径与影响范围预测,为防灾部署提供了关键支撑。

台风路径预测不断进步,是数据、模型与人类智慧交织的成果。从太空卫星的俯瞰,到超级计算机的运算,再到预报员的精准研判,共同织就了一张日益精密的监测预警网络。尽管“天有不测风云”,但科技的进步正不断缩小预测误差,为防灾减灾争取更宝贵的窗口期。科学方法与大数据应用,已成为抵御台风灾害坚实的“生命之盾”。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家用净水器市场调查
下一篇: 守护“盘中餐”!又一批食品安全新国标亮相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