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26日电(记者徐壮、童芳)记者26日从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考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四五”时期,考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成就。文明理论研究和重大考古项目取得丰硕成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古国时代阶段性划分方案,21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系统推进,1284个主动性考古项目扎实开展,6500余项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有序实施。青藏高原考古、新疆考古、海岱文明研究、南岛语族研究等最新成果,多次登上《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国际期刊。
“十四五”时期,“先考古、后出让”在30个省(区、市)广泛落实。以四川为例,全国首创配合基建考古“成都模式”,5年来,配合基本建设先后开展考古调查勘探项目近7000项,涉及土地面积30余万亩,取得重要考古发现百余处,保障200余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中外联合考古拓展到亚、非、欧、美的28个国家和地区,中埃孟图神庙考古、中沙塞林港考古等49个赴外联合考古项目顺利实施。全国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增至99家,考古机构编制达到6400余人,从业人员突破1万人。
考古工作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大考古”思路成为行业共识,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取得重要进展。
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立项,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开工建设,9家国家重点地区考古标本库房陆续建成。50个创新团队入选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职业技能标准颁布,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专项培养330余人。150处大遗址、6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40余座遗址博物馆共同构成立体、可感的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人
下一篇:
中央代表团赴新疆多地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王沪宁参加活动
咸宁网讯通讯员明洁、朱忠诚报道:2018年,通山县通过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包联、一个单位负责、一个专班推进”工作...
以更大作为交出“满意答卷”——我市1—8月项目建设拉练检查实录(下)17日上午,市委书记孟祥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带...
咸宁网讯记者周莹、通讯员毕璠报道:3月3日,记者从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上获悉,我市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项目建设,投资460亿元...
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报道:近日,省发改委下达水安全保障工程专项2023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通知,我市陆水流域系统治理...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谢飞)3月30日,通山跆拳道训练基地接待中心举行开工仪式,正式开工建设。 通山跆拳道训练基...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通讯员瞿关心报道:10月1日上午,通城县麦市镇七里工业园引擎轰鸣,挖掘机正挥舞长臂,...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报道:21日, ,咸(宁)至九(江)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已启动,计划于明年9月开工建设。据...
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局长朱明凤告诉记者,为实现企业办事“零跑路”,园区企业在落地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都可以直接在微信...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陶然、甘源报道:1月2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率市拉练检查团深入崇阳县,就2020年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拉练...
为了完成交通项目建设,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将按照市“两会”及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抢抓省道网规划调整和“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