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国内新闻 >> 社会万象 >> 正文

国际古迹遗址日:成都市民走进宝墩古城遗址“对话古今”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5-04-19 02:42

  中新网成都4月19日电 (记者 岳依桐)“解码宝墩:对话古今,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18日在位于成都新津的宝墩古城遗址举行。

  当日正值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聚焦全球性灾害与冲突对文化遗产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对灾害巨变时的智慧和经验。

  宝墩遗址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类第一次大规模定居生活的地点,也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发源地。据介绍,古蜀先民在宝墩文化时期修筑城墙抵御洪水,是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见证;而当下宝墩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正体现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活动期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发掘项目现场负责人吴鹏带领公众走进“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他向观众讲述了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的发现历程,深度阐释了宝墩遗址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明底蕴。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环境考古专家黄明则为公众带来“考古遗址所见成都平原史前洪水与治水”专题讲座。他与大家探讨成都平原史前古洪水发生的特点及古环境背景,并通过梳理古蜀先民治水思想及治水技术的发展历程,深度解读古蜀先民治水与古蜀文明发展的关系。

  宝墩古城规整的城垣轮廓依旧清晰可见。吴鹏介绍,城垣的建筑方法为平地起建斜坡堆筑,城墙的走势多以最近的河道作为参照,城墙与河道平行,宝墩先民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智慧在此刻得见。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文物和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智慧与精神的载体。此次国际古迹遗址日活动旨在拉近考古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参与者在感知考古工作魅力的同时,生发出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


编辑:trsadmin

上一篇: 高原缝纫机“哒哒”响 东西协作云端“缝”出共富路
下一篇: 爱心“剪”出来 浙江缙云“义剪兄弟”公益事业真“上头”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