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 高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旨在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指引作用,展现人民法院守护耕地资源、捍卫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引导社会公众增强耕地保护意识。此次发布的4件典型案例体现了以下几方面鲜明导向:
一是依法打击“非法压占类”破坏耕地犯罪。“压占类”破坏耕地行为常以“改良土壤”“项目建设”等合法名义为掩护,在耕地上倾倒渣土、堆放废弃物等,严重破坏耕地耕作层。案例一,被告人朱某利等人以开发建设农业基地为幌子租赁案涉土地,捏造案涉地块土壤确需改良的假象申领许可证,大肆接收、倾倒建筑垃圾、石块等渣土,收取巨额弃土费。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朱某利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充分彰显了司法守护耕地的坚定立场,也有效震慑了以合法名义掩盖非法目的的破坏耕地行为。
二是依法打击“非法挖损类”破坏耕地犯罪。在耕地上非法取土等“挖损类”破坏耕地行为,往往通过大型机械挖掘等方式对耕地造成深度破坏,修复难度极大、生态损害严重。案例二,被告人瞿某军等人在永久基本农田上非法取土并销售,形成三个深度均超过3米的坑塘,导致耕地地形地貌改变,生产功能丧失。人民法院依法严惩此类犯罪行为,生动诠释了国家施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决心,释放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和“谁破坏、谁修复”的强烈信号。
三是依法打击“非法采矿类”破坏耕地犯罪。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私利,在耕地上非法采矿,严重破坏耕地结构和土壤质量,导致耕地无法正常耕种。案例三,被告人于某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在黑土地上非法采挖草炭土出售获利,并用其它沙土进行回填,严重破坏黑土地资源。在被告人同时触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和非法采矿罪两个罪名情况下,人民法院择一重处,以非法采矿罪追究于某刑事责任,有力震慑了非法采矿类破坏黑土地资源的犯罪分子,彰显了人民法院严守黑土地保护红线的司法态度。
四是依法打击单位实施的破坏耕地犯罪。相较于自然人实施的破坏耕地犯罪,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的破坏耕地违法犯罪行为,往往涉及大规模的耕地破坏,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必须坚决依法予以打击。案例四,澄江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建设项目中,擅自将拟租用的大量耕地进行挖塘及固体废弃物回填等建设活动,致使大量永久基本农田种植条件被严重破坏。人民法院依法对上述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充分彰显了司法对单位实施的破坏耕地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有力维护了宝贵的耕地资源和国家粮食安全。(完)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应聘群演被要求先交6980元培训费 记者调查短剧群演招募乱象
下一篇:
中国南北方天气上演“大反差”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咸宁市法院系统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践行公正司法,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集体:咸安区人...
会议充分肯定了县人民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21年工作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咸宁网讯通讯员黎赛明报道:6月21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政法口红歌会在银山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政法口四家单位...
崇阳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立足辖区实际,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繁简分流、网上立...
通城县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表示,财产保全措施是敦促债务人主动履行人民法院裁判文书,避免申请人财产遭受不可挽回损失的一...
今年4月,白霓法庭发出全市首份“人格权侵害禁令”,持续探索建立“家庭人格保护制度”,为维护农村家庭的和谐和睦、营造镇村...
今年以来,崇阳县人民法院运用“府院联动”机制化解旅游纠纷9起,赢得当事人赞许的同时,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在债务清偿、司法拍卖等涉税案件中成功从待执行款项中扣划税款共计2360余万元,不仅构建了“税务+司...
”嘉鱼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入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推动司法保护和家庭保...
咸安区人民法院将持续加强实践,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化解金融纠纷,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服务保障咸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