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OpenAI宣布禁止中国开发者使用其模型,这一事件被中国AI界称为“羞辱日”。然而,不到半年时间,中国科技企业以开源策略强势反击,深度求索、阿里巴巴等公司推出的AI模型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在全球市场掀起浪潮,挑战美国科技巨头的垄断地位。
从“封锁”到“开源突围”
OpenAI的禁令一度让中国AI开发者陷入困境,但中国企业迅速调整战略,转向开源生态。2024年12月,深度求索推出免费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2025年1月,其发布的推理模型DeepSeek-R1性能媲美OpenAI的o1模型。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中国AI从“受制于人”转向“自主创新”,并迅速赢得全球开发者的支持。
开源模式的核心在于公开模型源代码和权重,允许自由使用与修改。与Linux未能取代Windows的历史不同,中国开源AI模型正在撼动封闭系统的市场地位。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称赞中国开源AI的成就,称其为“全球进步的催化剂”,并强调将继续深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中国开源AI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开源模型的崛起已对全球AI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市场份额快速攀升:截至2025年7月,深度求索在“开放路由器”平台占据24%份额,成为全球第二大模型提供商,仅次于谷歌(37%)。
生态规模超越巨头:阿里巴巴的千问模型家族衍生出超10万个开源模型,规模超越Meta的Llama系列,成为全球最大开源AI社区。
应用场景广泛落地:中国开源AI已深入智能制造、数字政务等领域,形成“需求驱动创新,开源反哺产业”的独特模式。
相比之下,OpenAI原计划推出的开源模型因“安全考量”一再推迟,凸显封闭模式的局限性。科技投资人凯文·徐指出,开源策略是中国企业快速追赶的关键,通过汇聚全球开发者智慧,中国模型已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前沿水平。
尽管中国开源AI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挑战:
技术自主性:部分核心算力仍依赖海外芯片,需加速国产替代。
全球竞争加剧:美国可能加强技术封锁,中国企业需持续创新以保持优势。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郑晓龙认为,中国开源AI的崛起体现了“技术平权”趋势,让更多国家和企业能够平等参与AI变革。未来,随着更多国产大模型进入全球市场,中国有望在AI领域从“跟随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湘潭大学 吴丹丹)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rwzh2
上一篇:
“海尔兄弟”遇见昆明,解锁云南“慢生活”
下一篇:
阳光农险为养殖户筑起“风险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