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深入推进,江苏省内高校学生团队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科技创新。近日,一支由江苏大学生组成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套智能生态监测系统,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科技创新助力生态保护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长期以来,传统监测手段存在效率低、数据不精准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江苏省某高校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研发出了一套智能生态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部署在长江沿岸的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水质、气象等环境数据,并利用AI算法分析生物活动轨迹。团队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人工监测方式,新系统可将数据采集效率提升80%以上,同时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实践应用初见成效
目前,该监测系统已在江苏省内部分长江段试点应用。试点数据显示,系统能够准确识别江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的活动规律,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环保部门表示,这种智能化监测手段有助于更精准地制定保护措施。
"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让生态保护更高效、更智能。"团队成员表示。除了应用于长江生态监测,该技术还可拓展至湖泊、湿地等其他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中。
青年力量服务绿色发展
这一创新项目是江苏高校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推动"绿色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为环境保护贡献智慧。
业内专家指出,青年学生的创新活力与前沿技术结合,正在为生态保护注入新动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类似的智能监测系统有望在全国更多生态保护区推广,助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湘潭大学 吴丹丹)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编辑:rwz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