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于9月14日下午在湖北武汉圆满闭幕。还记得在刚刚开放预约之时,数十万张免费门票顷刻之间就被一抢而空,不少观众纷纷在留言区感叹“手慢无”“一票难求”“求加票”,主办方不得不想办法通过追加投放门票、邀请部分场馆返场等方式以回应观众热情。这样的情景,在几年之前还难以想象。而现如今,文旅热潮涌动,文化消费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如此转变,不仅体现出人们对高品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更折射出我国文化建设与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
本届文旅博览会所呈现出的超高人气,首要源自于展会内容的持续创新与活动体验的全面升级。走过一个个展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场景随处可见。AR、VR等技术的使用,让原本静置于博物馆的文物“活”了起来,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触摸”历史,还能沉浸式体验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非遗DIY手作工坊排起长队,战国袍NPC巡游表演掌声不断,“木兰故里”湖北大鼓的腔调吸引众人驻足。这些项目之所以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它们打破了文化展示的时空限制,以互动性和趣味性创造了全新的感知方式。让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成为可感可触、可参与可分享的生活体验。
市民如此高涨的观展热情,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秉持以观众需求为核心的现代服务理念。面对日均数万人次的参观需求,主办方推出“分时段预约”机制,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对人流量的精准调控,既避免场馆过度拥挤,又显著提升观展体验。此外,本届博览会上展示出的众多出圈文创产品,既巧妙融合传统文化,又完美迎合现代审美,让古老技艺换发新生,深受好评。许多在当地博物馆才能购买到的文创商品,齐聚于此,为文创爱好者一站式“集齐”提供了优惠与便利。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文旅部门负责人主动走到镜头前,走进群众生活里,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积极倾听反馈意见,与观众互动,为家乡“代言”。从曾经的门庭冷落,到如今一票难求。中国文旅产业的热度变迁告诉我们,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自始至终都是服务人民。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内容形式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才能使沉睡的文化资源苏醒过来、火热起来,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文化“刚需”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愿景,是动力,更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区机保办 殷姝婷)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编辑:rwzh2
上一篇:
【地评线】以文化之力绘就发展新图景
下一篇:
【地评线】万发烟花映长江,一城光彩看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