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见博报道:“从开始大部分牛犊的意外死亡,到现在80多头牛膘肥体壮,这6年多我做到了!”廖代斌难掩喜色地说。
梓山湖畔,一座座干净的牛舍整齐排列,伴着阵阵牛哞。近日,记者来到咸安区贺胜桥镇贺胜村,廖代斌正在自家的家庭农场给牛喂食。
“没有几分倔脾气,还真养不好牛!”廖代斌笑着说,从20多年前的养鱼能手到如今的养牛大户,他始终乐观面对,从不言败。
1992年,廖代斌承包了村里的鱼池,开启了养鱼生涯。“养鱼不难,难在吃苦和学习”。廖代斌最开始向身边的养鱼户请教,再问水产专家,逐渐摸清了鱼的习性,产量和质量逐年翻番,成了承包300亩鱼池的养鱼大户。
2014年,梓山湖新城项目落户贺胜桥镇,廖代斌的鱼池被征收。闲不下来的廖代斌开始寻找新的商机,他无意中发现牛肉价格一天天见涨,决定发展肉牛养殖。
“牛肉相对于猪肉,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更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主食。”廖代斌表示,养牛前景无限。
2015年,廖代斌先后到陕西、四川、贵州等省考察肉牛养殖项目。他利用村里闲置的厂房修建了牛棚,从四川分两批购买了40头牛犊,迈上了养牛之路。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经验不足,在饲料选择和环境上造成了牛的水土不服,2015年下半年,廖代斌引进的第二批20头牛犊有17头发病死亡。
“养得好水里游的,不代表养得好地上跑的!”廖代斌笑着说。自带倔劲的廖代斌不服输,他四处学习,请教专家,仅花半年时间就攻克了牛犊水土不服的问题。
经过6年多的努力,廖代斌的牛棚现存栏繁育母牛82头,每年出栏牛犊20头、肉牛15头,销售收入30余万元。廖代斌攻克了品种选择、饲料搭配、防疫治病、牛犊接生、肉牛销售等一道道难关,成功转型,逐步由“养牛小白”进阶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牛专家”。
在贺胜村,廖代斌不仅成了养牛的“致富户”,还成了村里的“领头雁”。2021年,经过村民选举,廖代斌担任贺胜村党支部书记。
“在新的一年里,要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继续养好牛。同时,帮助村民找到种植和养殖的项目,带领他们发家致富。”廖代斌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编辑:hefan
上一篇:
胡剑芳:新闻园地吐芬芳
下一篇:
她,用责任和爱心书写人生路上的教育之歌
“哞——”随着悠长的哞叫声传来,位于通城县马港镇石溪村6组的萧氏牛场里, 300多头精壮肉牛正在进食。”9月11日,通城县马...
咸宁网讯记者李嘉报道:15日,通城县麦市镇冷塅村3组清龙养牛场, “牛倌”蒋清龙拿着手机,点开GPS定位软件,很快就锁定了自...
据介绍,陈焕祥是杨林村的一名党员,今年42岁,自2016年开始养牛,每年出栏肉牛50余头,产值近100万元,他依靠养牛走出了一条...
咸宁网讯通讯员黄河报道:9月28日,笔者在赤壁水浒城村一组看到,山坡上一头头牛正在津津有味咀嚼着野草, “哞哞哞”的叫声...
宽敞的牛场里新添了好几头小牛犊,精心打理的山楂树上刚刚挂了果,温度适宜的大棚里菌菇遍地,车间里玉石加工机器隆隆作响……...
小年夜前,家家户户在门前挂起了红灯笼,扮靓了李寨村,也照亮着通向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柱特约记者童金健通讯员李瑞丰4月16日,赤壁市赵李桥镇百花岭村的一座小山坡上,记者随贫困户周大麦去放...
咸宁网讯通讯员杨远思报道:近日,笔者在新街镇蜀港村泊良湖精准扶贫基地看到,基地负责人程贤功正在给牛喂食。自脱贫攻坚活...
咸宁网讯记者李嘉报道:1月28日,记者走进通城县麦市镇天门村,昔日萧条贫困景象不复存在,一座美丽、宜居、文明、富裕的新村...
”侯廷胤说, “乡村掌墨师”人才振兴工程可有效盘活乡土人才,也可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