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水泥公路向大山深处蜿蜒延伸,一排排新栽的桂花树绽放芳香,池塘里鱼儿欢快游动,山坡上牛羊悠闲漫步……5年来,通城县马港镇何婆桥村返乡能人谌怡星,带着自己多年的积蓄,带着乡村振兴的蓝图,前后投入一千余万元,改变了家乡马呐坑交通闭塞、落后贫穷的面貌。
如今的何婆桥马呐坑,望得见青山绿水,看得见宜居村庄,记得住美的乡愁。
修通家乡致富路
早春2月,记者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往通城县马港镇何婆桥村一组马呐坑深处走,新修的水泥路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宛如一条缎带,与青山相得益彰。
“前几年这条路坑坑洼洼,崎岖难行,就是在这里,我们的车当时差点翻了,多亏了老谌,如今再也不会出现这种情景了。”同行的驻村第一书记陈绍龙感叹道。
谌怡星是土生土长的何婆桥村一组人,记忆中,家乡有田地、有乡亲、有好山好水,有数不尽的乡愁。同时他也深刻地记得,因为一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里日子过得清苦,许多村民纷纷搬了出去。
“交通工具进不来,运输只能靠肩挑背驮,收割的稻谷只能挑着担子走至少2公里的山路到镇里。”谌怡星回忆。
长大后谌怡星离开了这里,在长沙做起了食品生意,20多年的摸爬滚打,事业有了一番成就,却始终念念不忘家乡。
“整个何婆桥村一组只有100多人,因为人太少,没有及时享受到修路的政策,因而当时都还是泥巴小路。”陈绍龙说。有一年回来,本应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季节,却只见干涸的荒田,他感到莫名的惆怅。
2016年,在通城县回乡创业、乡村振兴的大热潮下,谌怡星把生意交给女儿,与爱人一道回到了家乡,着手为家乡修路。
做生意一直顺利的他,没想到修路会有这么多的阻力。当时的道路连路基都没有,必须先开土路,在这基础上修水泥路。谌怡星计划先将3公里主路开拓出来,这其中需要迁坟和拆迁,附近村民一听“迁坟”二字,无论怎么劝说都不答应。
“修路跟我又没关系,我坚决不迁。”谌怡星第一次上门就吃了闭门羹。
此时,通城县人民医院扶贫工作队在何婆桥驻村,他们联合村干部,与谌怡星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用情感人,化解修路上的一个个“绊脚石”。
“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对我十分支持,还帮我争取几十万元的项目资金。”谌怡星说,如今进出村小组的几条主干道全都是新修的水泥路,共有5.4公里,形成了进出小组的循环公路。路修好后,他开始搞绿化亮化,栽大桂花树,架太阳能路灯,投资达到600多万元。
引得源头活水来
修当家塘,是谌怡星做的第二件大事。
2017年6月,连续的雨水天气让山洪暴涨,何婆桥村因地势较低,许多农田、河堤被严重破坏。马呐坑连同五里镇何家村的200多亩田地断绝了灌溉水源。
“本来种田就没有什么收成,当时水源一断,就更没人愿意种田了。”一直以种地为生的村民老金说。
2019年,在村干部和县医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谌怡星请来通城水利局工作人员进行勘探,并设计出修建图纸,投入300多万元,为村民们打通一个蓄水引水的水塘。
由于进出的道路已经打通,修建水塘的材料运输就没那么费功夫,挖掘机也能直接开上来。机器轰鸣引来村民围观,得知是为村里修水塘,大家纷纷说要来帮忙。
“这个水塘要是修好了,我家的田地就有水了。我帮不上什么忙,出点劳力总是可以的。”在村民们热心地参与下,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水塘顺利修建完成。去年春耕时节,水流源源不断,结束了当地几年来无水灌溉的历史。
站在水塘旁,泠冽的山风吹得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如今占地20多亩的水塘,源源不断的活水丛山上流下,清澈干净的水沿着河道流进种满水稻的田地里,也流进村民百姓的心里。
当问到村民用水灌溉会不会收费,谌怡星摇了摇头,“我在村里做事业从未想过赚钱,这违背我的初衷。”
如今水塘除了灌溉外,谌怡星养了鱼,并在旁边搭起养猪棚,打算为接下来打造的生态农庄提供原生态食材。
绘就幸福宜居图
“这里不占用基本农田,按道理来说是可以修建养老中心的,到时候按流程申请就行。”当日,通城县国土局大项目办4名工作人员在进行勘测后,谌怡星欣喜地向工作人员询问申请建设养老中心的流程。
马呐坑周围有山有水,风光宜人,是养老休闲的宝地。谌怡星计划,在马呐吭的古树旁,建起一栋温馨的养老中心,让本村和周边村的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家乡要振兴,就得把这里的资源都开发利用起来造福村民。”谌怡星说。
谌怡星介绍,修建的养老中心计划占地80亩,将开辟30-50张床位,接纳本村以及镇里的老人进来康养,给整个镇的老人们提供舒适安详的晚年生活。
马呐坑山多,树却少。谌怡星规划投资500多万元,采购了桂花苗和杜鹃花苗,打算从村湾入口一直到村里,路边栽满桂花树,山坡上则栽种杜鹃花。“等到开花时,整个马呐坑将被花丛环绕,形成一条风景带,到时候更漂亮。”谌怡星憧憬着。
养猪、养鱼、养鸡,谌怡星与爱人住在大山里,操心每一棵树、每一盏灯,计划着家乡的振兴,浑然忘记自己是年收入过百万的大老板。
“现在长沙的事业交给女儿和几个亲戚打理,我自己一心一意忙家里的事。”谌怡星介绍,如今每年做生意赚的钱几乎投入到家乡建设里。
都说在外面做生意的人都有很精明的头脑,投资一项事业一定是有利可图,可是在别人看来,他放弃自己富有的生活,回到这个“穷乡僻壤”,还自掏腰包拿出这么多钱给村里修路种树,没有任何利益可言,谌怡星似乎“傻得过了头”。
“其实也没想过那么多,谁不希望自己家乡好呢。”谌怡星腼腆地笑着说。
目前,谌怡星的家乡振兴蓝图正在他的手下绘就,这里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风景,也有淳朴好客的休闲农庄,更有神秘的历史古墓群,这个深山小村庄正如一幅画卷,徐徐向世人展开。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新 刘珊珊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张勇军:志愿服务中践行“雷锋精神”
下一篇:
市图书馆管理员黄奕:用心守护书海香
咸宁网讯(特约记者孔帆升通讯员徐大发王华忠)盛夏时节,通山杨芳林乡横溪村前往樱花谷的村道上,避暑纳凉的车辆来来往往,...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兰如燕报道:近日,幸福路新街镇港东村段沥青路面铺设工程圆满完工。
题:毛相林:脱贫路上的当代“愚公”新华社记者陈国洲被四周千米绝壁合围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有一处两层楼高的博物馆,...
●记者漆兵摄影张仰强实习生王子艺通讯员雷永生易波他把身边的群众当亲人,谁家遇到困难,他都无私地给予帮助.杨旺水处处发挥...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向晨琛报道:12月5日,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村,2辆压路车来回穿梭,几名工人正忙碌在即将硬化的路...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向晨琛报道:12月5日,通城县塘湖镇南虹村,2辆压路车来回穿梭,几名工人正忙碌在即将硬化的路...
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通讯员吴静红热情、开朗、爱管闲事,这就是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岔路口社区干部的好帮手、邻里的热心人...
最难的是有人生病或者生小孩子难产时,都只能用竹棍做成担架,将人抬到水库边,然后租对岸的船或者汽艇出去……交通闭塞,让...
7月16日晌午,骄阳烘烤着路面,热浪扑面而来。在崇阳县高枧乡沈家大桥施工现场,湖北通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委员、总经理...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卢华、杨友平、向晨琛报道:10日,在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9组黄头沟,挖掘机张开长臂填土方,站在路边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