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通山县通羊镇马槽桥的“鸿运木雕”店内,仿古家具、博古架及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做工精美,手脚均有残疾的王少华正坐在凳子上,专注地雕刻着一件小摆件。
昏黄的台灯下,王少华躬着背,用残疾的手稳稳地握住刻刀,在木料上游走。失去双腿也并不妨碍他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一个即将诞生的、栩栩如生的木雕小摆件。
他的动作很慢,却异常沉稳。每一次下刀都精准有力,他的眼神专注而温柔,仿佛正凝视着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
刻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轻挑、时而深凿,木料的纹理在他的指尖逐渐显现,化作一只展翅欲飞的鸟。他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却浑然不觉,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手中的木头。
终于,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长舒了一口气。他轻轻吹去木雕上的碎屑,一只栩栩如生的木雕小鸟便出现在眼前。小鸟的翅膀微微张开,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高飞。王少华用粗糙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小鸟,嘴角微微上扬。
对王少华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即使命运夺走了他的双腿和手指,也无法夺走他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1988年8月,王少华一出生就只有4根手指,没有双腿。父母将他遗弃,他被洪港镇甘港村4组居民王定本收养。王少华从小就很懂事,经过无数次艰辛练习,逐渐学会穿衣、洗漱、吃饭、走路。
2007年,王少华只身来到县城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途经通山县城马槽桥时,看到雕刻师叶存艳的木雕作品,瞬间被吸引,并拜求叶存艳传授木雕手艺。叶存艳被王少华的诚意所打动,答应将雕刻技法传授给他。
起初,只有4根手指的王少华木刻刀都拿不稳,即使拿稳也用不上力,手掌经常划伤流血,但他咬牙坚持着。由于勤奋好学加上虚心请教,一年后,王少华掌握了雕刻技巧。
2014年9月,王少华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马槽桥开办了自己的店铺,谋生自立。如今他的手艺逐渐成熟,渐渐成为这一行业小有名气的雕刻师,店里还先后安排6人就业。
这期间,王少华参加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民间工艺技能大赛,凭借木雕作品《龙凤呈祥》荣获优秀奖、拼搏奖;2023年,他参加湖北残疾人第七届技能大赛,在木雕系中荣获一等奖;2024年,他荣获咸宁市“最美自强人”称号。
“目前,店里大部分都是订单化作业,有一小部分是零售。”如今的王少华,依旧怀揣着梦想。每天他还会抽出一些时间在网上学习最新的雕刻技术,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虽然身体残疾,但只要有梦想,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王少华说。
咸宁日报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常君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湖北好人覃修良:守护青山绿水41载
在嘉鱼县鱼岳镇通江路一处弥漫着淡淡木香的工作室内,临窗工作台前,木屑飘溅, 53岁的章军眼神专注,手中的刻刀在木头上熟练...
12月17日,湖北省“工友杯”第三届“鄂有绝活(e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决赛圆满落幕。
作为年轻一代通山木雕传承人,成希正探索引入数字技术,促进通山木雕传承发展,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
据悉,该校狠抓教学改革,建立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将技能竞赛融入到教学改革中,以技能大赛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推进以赛促...
咸宁网讯记者原子、通讯员汪耀武、叶翔宇报道:9月11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建筑信息模型(BIM)项目湖北省选拔赛在咸宁职业...
据悉,此次技能大赛是全省群文系统业务人员实力和成果的一次大比武、大展示,展示了咸宁群文系统的业务水平。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丁婉莹报道:日前,全省第三届群文系统技能大赛决赛在湖北黄石举行。据悉,群文系统技能大赛由湖北省文...
致力于搭建民间工艺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的聚合平台,充分挖掘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潜能,激发广大技能工作者学习技能、提...
县职教中心校长金汉垂表示,今后,该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深入推进“三教”改革,在总结大赛...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职业在技能大赛中的精彩亮相,不仅将增强其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也向广大劳动者传递了就业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