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音乐会”演练现场
没有观众、没有鲜花,只有优雅的旋律和动听的歌声……每个星期二上午,咸安区永安办事处三元社区三楼会议室里,常常会传来一阵阵动听的歌声,社区工作人员亲切地称为社区“音乐会”。
原来,这是一群老人们,用他们独特地形式演奏着他们的“音乐会”,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
以乐会友 爹爹婆婆们成立艺术团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早上9:30分许,刚走进三元社区,一曲《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就传入记者的耳朵,整齐划一的乐器声,嘹亮的歌声让记者很是震撼。
循声上楼,社区会议室里,两把二胡、一把中胡、一把中阮、一个大提琴、一个扬琴、一把笛子,“中外”乐器结合成了“音乐会”的演奏乐器。七位爹爹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深情地演奏着乐曲,两个婆婆则动情地演唱着歌曲。
老人丝毫未受社区工作人员和记者的脚步声影响。一曲唱罢,没有掌声和欢呼声,老人相互会心一笑。笑容里,他们是那样的满足和幸福。
交谈中得知,这支老年人演奏队伍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4岁,平均年龄有60岁。
作为这支队伍的组织者之一,65岁的刘汉和爹爹告诉记者,他们这群老人居住在咸安不同的社区里,有三元社区、凤凰社区、梅园社区等等。1998年,刘汉和去桂花广场闲逛,无意上碰到了陈大文和陈维甫两个爹爹在拉二胡,刘汉和被他们的演奏吸引,立即回家取了笛子跟着他们演奏了一曲。一曲结束,三人成了好朋友。
以乐会友,从此之后,三人每天都约好一起到广场上演奏乐曲。他们的曲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喜欢音乐的老人进来,有弹扬琴的、有拉大提琴的、有演奏中阮的。
“我们最多时有20多人。”刘汉和爹爹说,后来老人们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组织“奇艺艺术团”,用音乐带给大家更多快乐。
坚持音乐梦 每个星期开场“音乐会”
成立艺术团,演练的场所很重要。刘汉和和老人们就想尽各种办法寻找场地。去老人家里演奏、去广场演奏……但是场所不固定,让老人们都无法静下心来练习。
一年前,刘汉和和陈大文老人将艺术团没有练习场所的事情告诉了三元社区书记刘玲珍。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乐,更好的坚持音乐梦想,刘玲珍和社区工作人员协商后,将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借给老人们练习。从此,每个星期二上午,老人们都会从各个地方赶来,开“音乐会”练习乐曲,社区爹爹婆婆“音乐会”的美名不胫而走。
有了固定的演练场所,艺术团的日常管理也逐步步入正轨。艺术团成员陈大文告诉记者,想成为艺术团的成员是有条件的:“每个星期要有较充裕的时间来演奏和唱歌,还要通过考核,看是否符合演奏和歌唱条件。”
想要加入艺术团要先通过考核?记者有些好奇。“我们虽然都不是专业队伍,但是我们都是有一定基础的业余爱好者,而且退休前我们都是以前工厂和单位的文艺尖子。”团长刘汉和笑着说,他们组合在一起不是随意的吹拉弹唱,而是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研究,跟得上大家的步伐,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所以需要成员有一定的基础。
演奏出心声 晚年生活更丰富
“幽幽竹林路,竹林路哟!通何哟竹乡人家……”见有记者来采访,老人们歌瘾大发,主动要求演奏一首具有咸宁特色的《竹乡人家》,以展示他们团队的训练成果。
成员陈维甫告诉记者,他们的演奏曲目以民间通俗歌曲为主,特别喜欢具有咸宁特色的曲目。例如《竹乡人家》、《香喷喷的咸宁》、《美丽咸宁》等等,这些曲子都是本地的专业老师作曲。
“有时候我们也自己作词作曲,然后拿过来一起演奏。”陈维甫说,别看大家是业余爱好者,水平可不输专业人才。作词作曲都是手到擒来。艺术团也参加了多场公益活动,只要有公益活动需要支持,他们立即现身免费出演。
“我们在音乐中找到了晚年生活的乐趣。”陈维甫激动地说,艺术团成员都不打牌,大家以音乐为主,生活更加健康,心情也更舒畅,人都年轻了很多。
成员李莉华也表示,刚退休在家,大家每天都无所事事,现在有了艺术团,每个星期有了“音乐会”大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晚年生活丰富了,心情舒畅了,人也精神了。
采访结束时,团长刘汉和告诉记者,他们也并不是仅限自娱自乐,很多成员都带免费带学生,只要有人愿意学习音乐,他们就愿意无偿辅导大家,让音乐为更多人带去快乐。(记 者 葛利利 实习生 程锦 通讯员 殷桂芳)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预订汽车货不对版起争执 通山工商调解退回订金
下一篇:
桂花路社区帮助居民解决困难 积极创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