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2022年6月30日一版
《湖北日报》2023年6月28日五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张真真
“我一直牵挂着武汉人民,时隔两年,再次来到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看望大家。”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与科技工作者和社区群众亲切交流,强调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正值盛夏,汗水浸透了总书记的衣衫。那一幕,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永志难忘。
牢记殷殷嘱托,感念无尽牵挂。
一年过去了,总书记走过的大地上,一座新城破土而出、活力“生长”。
这座新城以“武汉”命名,跨越武汉、鄂州两地,规划面积719平方公里。
坐标武汉,放眼全国。
武汉新城定位为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
这是来自样板的探索之路——
今年1月,武汉新城启动建设以来,在省级建设指挥部统筹指挥下,一次又一次刷新武汉速度,集聚重大项目200多个,总投资4000多亿元。
6月2日,武汉新城核心区南端,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项目启动,另4个大科学装置正紧密推进。
6月5日,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竣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瞄准建设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6月13日,筑芯产业园中试车间封顶,高端封装研发中心、存储器件开发中心等集成电路活力型产业生态将汇聚于此。
6月16日,武汉人工智能中心算力支撑的“紫东太初”全模态大模型发布,AI不仅能读懂文字,还能理解、生成音乐和视频,种种表现令人惊叹。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发展标杆。
进入新时代,作答新课题。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湖北武汉以一座新城作答。
锻造创新策源之“芯”
挺进科技无人区,完成从0到1的原始创新
“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
“大科学装置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依托大科学装置,科学家将挺进科技无人区,完成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表示。
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的的大型科研装置或设施。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有48%来自大科学装置。
6月2日,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大科学装置项目,在武汉新城核心区启动。
项目由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地镜”,以全面揭示工程扰动条件下深部岩土体结构、状态与行为演变规律,大幅提升我国深部工程技术领域创新能力,为工程建设加速向深部拓展提供科技支撑。
如今在武汉新城,进入国家序列的大科学装置已有5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既有一轮明月,更有耀眼繁星。
5个国家级创新中心、5个湖北实验室,以及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让武汉新城创新力爆表。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研发出若干工业软件底层引擎,初步形成国产自主可控的设计工艺制造一体化工业软件生态链,服务超精密光学元件、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海工等行业关键技术需求,深度介入重点型号、重大装备的研制与工程应用。
光谷实验室发挥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的优势,迅速在量子点红外探测器、高速高精度飞秒激光微纳3D打印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验室研发的IC光刻机机械设计系统,应用于首台国产IC光刻机和封装光刻机,实现历史性突破。
“四不像”机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今年4月刚满周岁,已组建并挂牌成立专业研究所11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4家,投资转化科技成果近60项,引进领军科学家核心团队和创新创业团队13个。
“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创新中心+湖北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武汉新城科技矩阵列队齐发,涌动着改变未来的力量。
抢占未来产业之“新”
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吸引新生力量加入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与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同频共振。”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表示,公司感恩奋进,在武汉新城启动建设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空间,主要布局新产业新赛道,包括硅光模块、下一代光模块、车载通信智能终端和储能等产品的研发。
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今年以来,武汉新城三次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1月31日,30个重大工程开工,总投资474.2亿元;
5月18日,18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160.7亿元;
6月6日,10个重大项目建设启动,总投资300亿元。
如今,武汉新城已谋划重大项目200多个,总投资4000多亿元,其中不少是百亿以上的产业项目。
6月初,投资103亿元的光迅科技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厂房封顶。
光迅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光电子器件及模块研发制造商,其市场份额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加速高速光电子器件与模块的中试工艺验证与智能制造进程,研发生产面向5G、F5G、6G、AI数据中心应用的产品,进一步加快公司迈向全球光器件研发先行者和先导企业之列。
武汉新城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等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型数字产业,构筑数字经济新高地,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新生力量不断加入。今年以来,武汉赴深圳、厦门等地开展武汉新城专场招商推介,累计签约项目34个,签约金额1019亿元。
大江大湖,新风拂面。荆楚大地,宏图再起。
呵护人民城市之“心”
用世界级环境,加上世界级难题,吸引世界级人才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以人民为中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汉新城拥有独特山水格局和丰富多样的临山滨湖景观,北临长江、南依梁子湖,九峰山、龙泉山等58座山体,豹澥湖、五四湖等9个湖泊,星罗棋布。
武汉新城规划突出人民城市共建共治,秉承“绿色低碳、以人为本、智慧治理”理念,统筹治山、理水、营城,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单元,建设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宜居城市样板,打造“山水城、家园城、智慧城”。
以山水生态格局为基底治山理水。武汉新城将以梁子湖为区域景观中心,打造群山映湖、城湖相望的景观格局,构建以湿地为核心的全域公园体系,实现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以满足美好生活需求促进产城融合。6月6日,中央公园和未来公园启动建设,面积分别为344公顷、220公顷。同期启动的还有武汉新城市民中心、青年社区等。
与此同时,国际学校、国际医院以及光谷文化中心、光谷音乐厅、光谷大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在加快推进。
以两大机场为依托连通世界。坐拥天河、花湖两大机场,建设武汉新城高铁站,新建多层次轨道公交网络,完善“七纵七横”骨架路网,立足湖北、辐射中国、连通世界的交通大格局呼之欲出。
“只有世界级生活环境,加上世界级难题,才能吸引到世界级人才。”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李光说。
据统计,武汉新城所在区域2020年常住人口57.6万人,近5年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9.7%,受高等教育人群占比28%,人群年轻化、高知化特征显著。根据规划,到2035年,武汉新城常住人口有望达到220万人。
以“武汉所能”服务“国家所需”。一座理想未来之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喷薄而出、活力“生长”。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7月1日起湖北扩大道路交通事故救助范围 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不再设限额
下一篇:
湖北举办“6·26”国际禁毒日主题宣传活动
据悉,联智科技项目由福布斯中国创业精英榜30人、清华大学刘晓鹏博士主导,专注于工业设备智慧运维,该项目核心技术已被成功...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在中国,一系...
近日, , 2020年以来我省新增6家国家科技创新平台。新增6家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
6月11日,在“AI赋能低碳江城”2021人工智能助力武汉绿色发展大会上, 34个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项目签约落户武汉,总金额203.3...
题:数据智能、商业AI、可信AI……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探“风向”新华社记者潘清一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向来被全球AI行业视...
从检索图像、描述视频,到吟诗作赋、续写文章,再到识别语音、双语翻译,虚拟人“小初”日前亮相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了...
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新华社记者叶昊鸣、周圆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战...
咸宁网讯记者汪俊东、通讯员田丽报道:10月28日,湖北科技学院百度云智教育人工智能实训中心正式授牌成立,标志着新形势下该...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 通讯员田丽)10月30日,咸宁市人工智能科技协会在湖北科技学院举办“2021年湖北科技学院趣味智能车科...
自2019年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上海市、天津市、深圳市、杭州市、合肥市、德清县、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