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军介绍城河遗址地形地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通讯员张君)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城河遗址的重要进展:湖北沙洋新石器时代城河遗址发现距今约5000年的“水坝”遗存。相关发现见证了长江中游先民的治水智慧,为史前治水研究提供重要新材料。
史前治水模式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处长江中游的城河遗址是否存在水利设施?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重大项目支持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门市博物馆、沙洋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带着课题对遗址进行了持续发掘。
城河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彭小军介绍称,城河遗址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重要城址,城垣及以内面积约70万平方米,此前已发现城垣、中心“广场”设施、大型院落式建筑、城外墓葬区等重要遗存。此前发掘还揭示,城内有人工水系,且已发现3处供水进出的水门。
城河城址依水而建,城河及其支流从城外流过。但城址与城河支流之间有一片高岗,如何让城外水资源穿过岗地入城?带着这一疑问,考古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合作,对城河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测和建模分析,并会同年代学、环境考古等领域专家,对若干疑似水利设施的垄状堆积进行综合调查和分析。
彭小军介绍,经系统勘探和对十四处垄状堆积进行解剖,在城外东北部的泊阳湖、邓关台地点,发现一处明确为屈家岭文化的人工堆积。该堆积隆起于地面,横跨城河支流河谷,南北长260米,东西最宽处为39米,地面可见最大高度为6.5米。结合勘探信息,推测该人工堆积为屈家岭文化的“水坝”设施,距今约5000年,用于拦截城河支流水资源。“水坝”将城河支流的水位抬升,形成事实上的蓄水区,水资源借助岗地处的人工沟渠进入城内,旱时供水,涝时排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刘建国研究员认为,城河先民修筑“水坝”,拦截自然河道,合理调控城内用水,有效防旱、排涝,展示出先进的治水理念与有效的水利实践,是江汉平原史前治水文明的杰出代表。城河遗址的考古新收获,为探索长江中游史前聚落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实践提供了重要资料。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与会专家称,距今5000年左右,城河遗址水利设施的出现,反映了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史前治水是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落安全与农业丰收的前提和保障。农业丰收能够提供稳定的粮食资源,是人口持续增长和聚落发展、阶层分化的强大动力,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湖北竹山:30年“十星”创建 点亮满城文明之光
下一篇:
湖北下雪了!
该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长江以南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2月19日, ,湖北商周考古获重要收获,考古工作者在咸宁赤壁新发现的大湖咀遗址,专家初步认为是目前在长江以南发现的面积最大...
该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长江以南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2月19日, ,湖北商周考古获重要收获,考古工作者在咸宁赤壁新发现的大湖咀遗址,专家初步认为是目前在长江以南发现的面积最大...
孟祥伟第九次徒步巡查淦河 串珠成链打造母亲河沿岸生态文化产业带 久久为功夯实自然生态公园...
湖北文旅集团旗下恩施大峡谷景区、坪坝营景区、黄金洞景区、唐崖土司城址景区、恩施大清江景区及大峡谷女儿寨度假酒店等纷纷...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嘉4月15日,记者来到通城县大坪乡坪山村5组,只见蜿蜒的河道穿行而过,河堤护砌一新,河床干净畅通。”...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2018年,我市启动淦河...
当前,木三李水库可研报告批复已下达,初步设计评审会已召开,目前正在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预计项目下半年开工。
特别要重视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全力做好应急抢险、转移安置、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