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49人成“高级农民”
来源:极目新闻
时间:2024-12-25 09:36
冬日的早晨,白霜如同薄纱般铺在江汉平原广袤的田野。在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监利市周老嘴镇双桥村,41岁的农民肖繁一大早就来到田埂上,操作他的农用无人机巡查已经出苗的油菜。从2016年返乡务农并成立以妻子名字命名的“监利市陈婷家庭农场”,肖繁就走上了学技术种田的奋斗之路,近三年来他通过不断学习,考取了3个涉农的技能等级证书,2022年获评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称,并帮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极目新闻记者获悉,目前湖北有249名农民获得高级职称,对身边的农民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中毕业后,肖繁先是跟着父亲在武汉的服装厂干过活,后来又创业干过一段时间的装潢生意,2014年因为生意上的失误,他毅然决定回乡种地。“当时身上只剩2000元现金,为了生活我选择种地。”回到老家双桥村后,细心的肖繁发现农忙时节收割机非常紧俏,他就跟着学习驾驶收割机,帮别人收割稻谷,有时候一天的收入就有三四千元。多年在外闯荡的肖繁,敏锐地意识到机械种田的大趋势,2016年他和妻子合计后,找亲戚朋友借了90万元成立家庭农场,购买了收割机、旋耕机等农机设备,并承包了300多亩农田,在农田里创业。成立家庭农场后,肖繁主管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工作,妻子陈婷负责财务管理和产品销售等业务,父亲肖焕章负责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和生产运行管理等业务。“现在村里老人多,种地越来越力不从心,年轻人又不懂种地,也不愿种地,我们就用机械帮他们种。”陈婷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家收入近30万元,其中近一半是机械租赁和技术服务的收入,服务的农户从本村拓展到了附近十个乡镇。经过实践,肖繁还摸索出了耕一次种两年的虾稻种植新技术。“冬耕一定要整平,春天虾子来耙地,无人机精量直播技术,通过摸索调节飞机参数,一亩地又节约插秧成本约100元。”肖繁表示,每年他帮扶带动周边150多户农户实现户年均节本增收5000元以上。
而种田效益不断提升的背后,离不开肖繁不断的学习和技能水平的提升。走在双桥村的乡间小路上,肖繁一边向记者分享他种地的心得,一边指点着远处的农田,哪些地方种植水稻、莲藕、菱角等作物,哪些地方养殖有小龙虾、甲鱼、鳜鱼等特种水产品,他都规划得井井有条。从2016年参加长江大学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训开始,肖繁就对学习各种农业技能技术充满兴趣。“以前父辈种地都是凭经验,知道什么时令做什么活,但是肥料的成分与用法,种植养殖的搭配与新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他们并不太懂,也不太愿意尝试。”肖繁笑着说,如今时代不一样了,农民要想种地赚钱,必须学技术。家住监利市周老嘴镇荒湖农场的村民肖云云,一直在家养殖小龙虾,两年前他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肖繁的家庭农场,2023年他购买了农用无人机,并通过农用无人机操作考试。
“我们成立了一个团队,农忙的时候集体作战。”肖云云介绍,在肖繁的带领下,无人机飞手团队汇集了8名农民,通过人员调配协作包揽了周老嘴镇周边区域的无人机农用服务业务,他个人每年单靠操作无人机播种、施肥和除虫等业务就增收超7万元。湖北省现代农业技师学院(江陵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教师林玲,对肖繁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参加农业技能培训班的时候,肖繁除了学习认真还非常朴实热情,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教学组织,多次被评为“优秀助教”,每年有当地组织的新兴农技设备操作等培训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近8年来,肖繁积极参加农业部门的各类技术培训近百场,2022年至今先后获得宜荆荆恩“农民高级农艺师”“农业经理人”“畜牧技术员”等三个职业等级证书和10多个技能培训证书,还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学技术考证书,这种有职称的新时代农民,在江汉平原日益增多。记者从湖北省现代农业技师学院了解到,该校自2021年开展职业技能评价工作以来,有农业技术员、农机修理工等20多个涉农专业技能工种,认定职业技能等级人员4400多人。
长期以来,医生、教师及知识分子可以评定职称广为人知,而农民评职称也成为近年来很多人关注的热点。湖北省现代农业技师学院社会培训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涌现出来,他们通过学习新技能新技术,不断提升生产水平。今年4月,湖北省人社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湖北省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湖北省首次为农民技术人员制定专门的职称评审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的人才,可优先纳入区域人才选拔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入选“头雁”计划等人才支持项目,按规定获得相应经费支持。湖北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湖北有249名农民获得高级职称,随着今年相关《办法》的发布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农民申报参评职称的积极性。这些获得职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普遍表现出技术和辐射带动作用,当前我们还需要更多懂管理、懂科技、求创新、谋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担当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康养城市的咸宁样板|病有所医 群众有“医”靠
下一篇:
终选结果揭晓,湖北5项获奖!
-
干农活、摘果子、捉鱼虾……当这些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乡村农事通过农民的手机镜头直播,并引来大批城里人追捧时,一系列奇妙的...
-
咸宁日报全媒体特约记者王能朗通讯员夏恢开谢宏波全闯如何将疫情带来的损失夺回来,各地群众春耕备耕行动如何?”据了解,在...
-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徐世聪、通讯员程仁报道:10日,记者在通山县九宫园蔬菜合作社基地看到,10多个农村妇女正在地里清除杂草...
-
咸宁新闻网讯 香城都市报记者庞赟、实习生卢雅清、通讯员杜亚洲报道:昨日,记者从市供销社了解到,经过全国农民合作社发展...
-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焦元德、朱静报道:“真没想到,我回乡投资开发的3000多亩高标准油茶基地,竟受到了省领导的关注哩!”1...
-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王恬、通讯员熊铁山报道:“签下了,每个月有3500块呢!”27日,嘉鱼县高铁岭镇白果树村村民张志文在电话里...
-
21日上午一早,家住通山县富水湖边慈口村的王玲接到一个电话后,格外欣喜。原来5天前,她通过村里淘宝服务站网购的货物到了,...
-
当下,在农村,操办红白喜事时,哪家要是邀请了农民艺术团前来助兴,场面必定热闹非凡。汀泗农民艺术团是众多乡土艺术团中...
-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徐世聪、通讯员程仁报道:10日,记者在通山县九宫园蔬菜合作社基地看到,10多个农村妇女正在地里清除杂草...
-
咸宁新闻网讯 特约记者刘建平报道:这几天,通城县大坪乡青年农民黎权龙忙得连轴转。8日,他的药姑山图片展刚在赤壁第六届国...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2025-02-19
-
2025-02-19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