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会已是第六次铺设“星光大道”,迎接10位杰出的院士专家踏上红毯。他们包括两院院士、科技企业的领导者,以及彰显“她力量”的女性科学家。两侧的“粉丝团”成员不断以掌声和欢呼声表达他们的敬意。
湖北以最庄严的仪式
向科学家们致敬
为创新精神加油
走,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科学家的故事!
↓↓↓
他与水结缘半个世纪,一直坚持系统水文学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向。夏军院士正在研发建设的“长江模拟器”,相当于为长江装上智慧大脑,探索防洪减灾前沿的应用与创新,将能直接服务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李培根院士在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产业落地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如今,这位被学生们亲昵地称为“根叔”、一头银发的学者,依然活跃在AI与制造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引领着产业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
去年12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钮新强院士,作为“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这两大超级工程的主持设计者,将他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倾注于长江。
东风猛士有着“陆军航母”美誉,是我国首次开发成功的系列化、多用途、高科技机动作战平台。在周忠胜和团队的努力下,东风“猛士”大到发动机,小到一颗小螺丝钉,100%国产化。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梅书棋和团队成功培育我国首个自有资源育成的优质猪“芯片”,恩施“硒都黑猪”入选“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产品”。“硒都黑猪”让中国人吃到儿时的味道,也为农民“拱”出一条致富路。
他在合成气催化、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突破国外相关技术垄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径,为我国碳基能源二氧化碳减排革新性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面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这一全球性挑战,魏翔领导的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心肌旋切”技术,为攻克这一世界性的“瓶颈”医学难题贡献了有效的“中国方案”。
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是世界首条跨越两个气候带地区、在现代冰川修建的隧道,陈卫忠就是为这项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负责人。他研发了重大地下工程灾害在线监测、分析与预警系统,地下工程缓冲吸能新材料与新工艺,为我国地下工程挤压大变形和强震动力大变形灾害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
她与钢铁“较劲”三十二载,成功扭转了我国大型冷连轧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攻克了残余应力调控这一世界性难题。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助力中国钢铁企业“脱胎换骨”,还突破了四个世界之最,并实现了向欧美等传统钢铁强国的反向出口。
动力系统是舰船的“心脏”。肖阳专注于船舶动力系统设计、推进系统减振降噪研究等工作,在船舶动力装备领域多项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目前他和团队正在研发大型冰区吊舱推进器,将应用到极地科考和运输船舶,实现核心装备自主可控,有望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要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湖北始终将高层次创新人才放在第一位,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名单出炉!
下一篇: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向“新”——湖北三峡实验室运行见势成效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咸宣办)5月28日起,首部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现实题材故事影片《天河》将在咸宁巨人影城、雅图银兴...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咸宣办)5月28日起,首部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现实题材故事影片《天河》将在咸宁巨人影城、雅图银兴...
日前,长江委组织召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会:截至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2—2023年度调水工作,...
巍峨的丹江口大坝像一弯臂膀,护佑子孙。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希望, “卫星看‘南水’润民十年间”的故事,让更多人理解“南水”来之不易,加入到爱水、护水、节水的队伍中来。
”(湖北日报全媒报道组记者李墨崔逾瑜刘汉泽夏永辉刘天纵许应锋余宽宏张灿杨千帆).
接下来,将加快推进中线总干渠挖潜扩能研究和沿线调蓄工程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举目眺望,在我们面前的,是以更加雄固的人民江山激扬中国力量、以更加澎湃的中国力量筑牢人民江山的十年和远方。
汩汩“南水”永续奔流,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