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汪彤、通讯员杨文、谢娅)低温冷害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1月12日从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在全国率先创制出可耐受零下8℃的籼稻育种材料,为水稻耐寒育种提供了宝贵种质资源,向攻克水稻低温减产难题迈出关键一步。
水稻在气温低于10℃的环境下会停止生长。相对于生长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地区的粳稻,生长在低纬度、高温多湿地区的籼稻耐寒性更差。我国南方水稻产区主要种植籼稻。目前,学界定位克隆的水稻耐冷基因较少,可用耐冷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匮乏,水稻耐冷育种进程缓慢。
野生稻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2019年以来,省农科院粮作所连续5年对200多份野生稻进行田间耐寒性鉴定,筛选出2份可耐受零下8℃至零下6℃的耐寒资源。研究人员继续利用高效花药培养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克服远缘水稻杂交不亲和障碍,将耐寒野生稻资源与常规籼稻黄华占杂交,最终获得10份耐寒新种质。连续3年鉴定表明,它们最低可耐受零下8℃低温,可在武汉自然越冬。
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郑兴飞表示,过去,为避开倒春寒、寒露风等不利天气,农户只能根据天气预报和经验,预判水稻的安全播种期和育秧期,生产风险较大。未来,可利用耐寒籼稻育种材料与生产上的主栽水稻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兼具耐寒、优质、高产等多种特性的早、中、晚稻新品种,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建设战略支点挺膺实干担当 “荆楚楷模”2024年第四季度上榜人物事迹撷英
下一篇:
湖北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八千公里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据悉,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咸宁市优质稻米产业市场竞争力,打造优质稻品牌,推动我市稻米向高档优质化、产...
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强与市级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共同申报国家、...
据了解,近年来,市农科院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上积极作为,通过组织该院科技特派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茶叶同仁加强与全省市州茶叶界同仁的交流对接,探索共享、共建、共进、共赢的合作模式,为推动咸宁茶产...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柳威报道:10月25日,市农科院研制的两项成果同时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 当日,由中国农科院麻类研...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黄海红报道:7日,市农科院组织农业植保专家赴崇阳县路口镇白羊村召开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观摩会,现场指...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黄柱、通讯员黄海红、刘倩报道:7月30日,市农科院抗灾救灾工作组冒着烈日,奔赴赤壁市柳山湖镇指...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刘伟)近日,市农科院专家组先后深入咸安、赤壁、嘉鱼等地,开展农业科技“五个...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阮泽华、通讯员黄海红报道:昨日,市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市农科院工作动员会召开。要强化政治担当,...
丁小强在市农科院调研时强调加大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工作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夏正锋报道:28日下午,市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