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锻造支点建设的硬支撑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5-02-10 11:27

湖北日报评论员

湖北用“新春第一会”打响了加快建成支点的发令枪。

发令枪响之后,各地各部门抓落实的火热行动,就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肩负的重大战略使命。扛好这个使命,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

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映照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力度与豪情。满弦开弓、扬鞭跃马,快起来、动起来,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一)

从历史的逻辑看,湖北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

这个新起点的到来,历经风雨彩虹,一大批重点项目在这片土地扎根,为湖北的发展不断筑基固本。

在世界发展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在这个漫长过程中,每一次历史性进步,无一不体现为生产力的跃升。具有不同时代特征、不同形态特质的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中国发展史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至关重要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连一辆机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如今,中国飞机、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中国港口等铸就“大国名片”,空天、基建、能源、海洋、通信、智造等领域彰显“大国实力”,一系列大国重器、一个个超级工程,构成中国发展的“黄金龙骨”。

在湖北发展史上,重点项目勾勒了湖北波澜壮阔的前行轨迹。从“一五”时期的重点项目布局,到“三线”大规模重点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工程项目;从地方经济结构维系于国家在工业和生产力布局上的考虑,到依托自身优势谋划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再到重点项目与世界经济格局、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现实建立起深度联系……在不同发展时期涌现出来的重点项目,接续筑牢湖北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

把镜头拉得再近一些。2020年疫后复苏,2021年复元打平,2022年重回赛道,2023年修复向好,2024年聚势突破,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这些年,湖北发展之所以能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背后都有重点项目在扛鼎,它们汇成了湖北故事、湖北气场不同寻常的跨越篇章。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能清醒看到,推动湖北实现更大发展、更好发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必要性怎么强化都不为过,紧迫性怎么强烈都不为过。

(二)

从现实的逻辑看,湖北正朝着建成支点的目标加速奔跑。

加快建成支点,重点项目就是发动机、助推器;稳住发展底盘,提升支点建设质效,重点项目就是坚实根基、重要抓手。

能被冠以“重点项目”的,无不体量大、关联广、带动性强。但也要看到,我们现在推进的重点项目建设和过去相比有了许多不同。

曾几何时,重点项目建设主要是贡献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现在,则更要贡献于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过去,在高速增长模式下,各方面更看重一个个重点项目对于扩大经济总量的直接效应,如今,则更加重视重大项目对于牵引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强化量质并重的综合功能。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实施102项重大工程。观察这个时期的国家重点项目表,可以发现,在前沿科技领域布局上,在先进产业部署上,像新一代人工智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等新鲜、陌生的领域,放在几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在重点项目建设场景里,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路径,能够看到大国发展实践充满活力的内在纹理。

我省“新春第一会”,就建成支点作出“两步走”的安排,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力争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

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每一项战略对应的每一个能力,其实都需要项目林立和重点项目鼎立。只有形成“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结合的项目布局,战略才能落地生根,能力才能真正提升。

重点项目不是简单的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施工的画面感背后更有厚重感。

比如当下我们正在推进的一批重点项目。长飞先进半导体武汉基地项目,将助力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突破性发展;沿江高铁湖北段项目,关乎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北”,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北段改扩建项目,对织密我省骨架高速公路网,带动沿线资源开发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重点项目,投资强度大、引领性强、功能性好,抓好抓实了,就能形成“滚雪球”效应,汇入湖北发展的壮阔潮声。这些重点项目,具有鲜明的经济底色和民生温度,抓细抓到位了,就能拉动一个地方的发展,圆无数人的梦想,让幸福跳动在人民群众的眼角眉梢

(三)

从行动的逻辑看,好的工作作风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重要保障。

“新春第一会”提出强化“五个意识”,推动各领域、各层级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会,以“六个狠下功夫”,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在区域竞争中奋勇争先。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全省“干部素质提升年”实施方案》,致力于把提升干部素质作为支点建设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细看过去一周湖北的各项部署和行动,内在指向一致,那就是以好作风护航大发展。

每一个重大项目都是检验能力作风的“阅兵场”。

建成支点,是更高的发展目标,对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要求更高更精更细。

不能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狭隘理解为每年开春的一个“标配”动作,不能简单对待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下的重点项目建设。要站在重点项目建设事关支点实力的高度,站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事关湖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度,树标尺、立标杆、提境界,争当抓项目的“行家里手”,抓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

每一个重大项目都是考验担当作为的“试金石”。

10个月内完成核心区腾地工作,为机场建设节省工期至少1年;实际施工用时3年零3个月,刷新国内民航界同规模项目建设速度;主动担当,适度超前,货运枢纽机场配套项目建设进程自始至终超预期……把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花湖国际机场,为各方面团结协作、担当作为写下过深刻注脚。回望过去,湖北的项目建设,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如今,锚定建成支点,“位居第一不止步、不居第一不罢休”的争先意识被高亮标注,“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时间观念被反复强调。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也要有这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项目签约不等于项目落地,项目落地不等于项目建成,项目建成不等于项目结果。项目建设包括全周期管理、全天候服务、全要素对接、全过程合作,需要齐心协力以求之、胼手胝足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把每一个项目都做成精品。

湖北发展进入跨越赶超关键期、转型升级突破期、内生动力迸发期、枢纽地位重塑期、干事创业黄金期。深刻理解“五期叠加”,我们需要升级对重点项目的认识,深化抓重点项目的行动。一个个重点项目,立的是湖北发展的里程碑,锻造的是支点建设的硬支撑,坚定“题题必解”的信心,拿出“题题优解”的思路,推动项目建设跑起来,带动经济发展强起来,湖北的支点建设就能在“五期叠加”中实现“七力齐升”。

详见2月10日湖北日报1版>>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绵延近900公里 工地遍布七市州 沿江高铁马力全开贯荆楚
下一篇: 深潜人生!黄旭华的9个重要时刻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