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是汽车产业决胜下半场的关键,作为汽车大省,湖北正以东风汽车为龙头,加大产业链布局和科技创新力度,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
眼下,湖北汽车产业正从硬件制造向“软硬协同”转型。在武汉智新科技实验室,工程师们正为全新的动力总成做优化测试。这款产品,将总成部件的轴向尺寸缩短了50%以上,从而降低整车重量、提高续航,新品样机即将搭载岚图的新款车型。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电机专业总师 于安山: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还有转矩密度,这三个指标都能做得非常高,在明年到后年我们会尝试进行量产。
智新科技能在这项技术上率先突破,做到国内领先,与湖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优化布局密不可分。湖北现已形成覆盖高端越野、豪华MPV等全品类的新能源汽车矩阵,随着岚图、纳米等多款新能源车型畅销海内外,智新科技的产能也在迅速攀升。
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速箱工厂副总监 李涛:核心的零部件是100%的自主研发、自主制造,我们目前的总成规划产能是在26万(台),预计在今年年底,将要扩产到46万(台)。
让车更智能,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围。前不久,搭载国内首款车规级高端MCU芯片的猛士917测试车,在黑龙江漠河的寒区极端环境下完成了震动、电磁干扰等测试,这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芯片就是由东风牵头研发的“中国芯”。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智能化技术总工程师 张凡武:我们总共进行了7个方面29项的测试,从整个测试的情况来看,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更坚定了这个决心,一定要使这块芯片取得商业化的成功。
一辆汽车,大到发动机的控制、小到车窗的开关等都需要芯片,一辆车一般需要各类芯片500到1000颗左右,这些年,我国已经实现九成汽车芯片国产化,但用于动力控制、车身底盘等高性能的MCU芯片,仍长时间被欧美等国家垄断。2022年,由东风公司牵头,中国信科、华中科技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参与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东风提出技术需求,中国信科负责芯片设计,华科大提供重要组成模块……基于湖北的科创研发优势,联合体很快见到成效。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品牌管理部)总经理、东风汽车研发总院院长 杨彦鼎:东风在整个联合体里面,发挥链主的龙头作用,通过我们应用场景侧的牵引,推动整个的产业链共同来攻关,最后能够快速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年多来,通过构建“需求牵引+技术攻关+场景验证”的创新生态,湖北已经有5款车规级芯片流片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车规级芯片技术领域的空白,量产后还将大幅降低芯片采购成本。
中国信科二进制半导体董事长 杨志勇:无论是从使用的IP,还是我们自身的设计,全部都是在国内生态链进行了一个闭环,尤其是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提升上面,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为了让车更聪明,湖北还在智驾领域加大布局、加速前沿技术突破。在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工程师们正在测试优化“端到端”智驾系统。通过融入AI大模型,这款系统不用再依靠提前输入的代码实行驾驶决策。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执行负责人 黄睿:“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能够通过当时的情况,比如说有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道路环境,自主做出更加聪明的灵活的判断跟决策。
通过车谷、光谷“两谷联动”,产业创新生态不断融合发展。眼下,东风汽车、中信科智联、华砺智行等在鄂企业还在积极探索“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驾驶方案。去年,湖北武汉和十堰还入选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目前武汉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累计里程已经突破三千公里,位居全国第一。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颜伏伍:湖北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具有“技术攻关+场景开放+生态协同”的综合优势,政策与场景结合走在全国前列,通过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政策创新,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长江云新闻记者 黄朋威 吴简雅 陈芯蔚 郑杰 田畅 李慕文 宋杰 牛中毅)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高低!湖北以干部素质提升奋进支点建设
下一篇:
长江评论·本周丨决不用事业迁就干部
从传统零部件到智能座舱控制器,再到一体化压铸……日前成立零部件事业部的东风汽车,持续聚焦智能化、电动化,零部件业务向...
未来,东风汽车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努力将“东风”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民族品牌,书写...
湖北日报融媒体中心出品记者:左晨通讯员程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的挑战,东风汽车将坚定不移走好转型升级之路,携手战略合作伙伴竞逐新赛道,以更丰富的高品质...
未来,东风汽车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努力将“东风”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民族品牌,书写...
从卡车、旅行车到轿车从合资品牌轿车到自主品牌轿车东风已形成阵容强大的品牌“车族”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从卡车、旅行车到轿车从合资品牌轿车到自主品牌轿车东风已形成阵容强大的品牌“车族”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智能制造将生产效率、柔性能力等“熔”为一体,这正是“襄阳制造”迈向“襄阳智造”焕发新机的最佳范式。
针对新能源车电池系统,东风汽车“心脏升级计划”也在紧密推进。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田豆豆走进湖北武汉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新的生产车间,运输机器人来往穿梭,亮黄的机械臂有节奏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