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文俊、通讯员孙慧)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导的“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取得重大突破: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首次在赤水河实现自然产卵并孵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缪炜称,这标志着长江鲟野外种群恢复迈出关键一步。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鲟野外种群基本绝迹。早在2000年左右,长江鲟已停止野外自然繁殖活动。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未在干流筑坝的大型一级支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珍稀濒危鱼类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今年4月,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下,水生所联合赤水市农业农村局、中国三峡集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在赤水河开展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
缪炜介绍,试验选择在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大鱼坝水域进行,通过沟渠引流和底质改造,营造约8000平方米的天然产卵场。4月3日,向试验水域投放长江鲟亲鱼20尾(雌、雄鱼各10尾);4月12日晚,发现长江鲟开始在引流槽聚集;4月13日晨,采集到首批受精卵,估算该批次产卵量约20万粒。经室内培育,证实该批鱼卵为已完成受精的长江鲟受精卵。4月16日,试验人员在试验现场成功采集到长江鲟初孵仔鱼。
据悉,水生所后续将通过科考捕捞调查和环境DNA技术,持续跟踪监测自然繁殖的长江鲟后代在赤水河活动和生长状况。此次试验成功,为后续长江鲟自然种群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农业农村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推进长江鲟自然种群重建工作,实施重要栖息地修复,开展赤水河支流等长江流域重要支流连通性恢复试点;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增加野外种群数量,争取早日建立可自我维持的长江鲟野外自然种群。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黑芝麻智能为“天问”打造大小脑 “武汉造”人形机器人芯片即将批量出货
下一篇:
风雨过后,风尘猛扑!周二湖北大部地区有浮尘,请戴好口罩
作为冲顶测量负责人完成中国—尼泊尔珠峰高程测量国家任务,成果获评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年来,在三叠纪大型脊椎动物、奥陶纪生命大爆发事件等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北省地质局科研团队在远安...
2022年,推动该所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光谷成立。
咸宁网讯通讯员皮道琦、张海丽报道:6月7日,高铁岭镇11个村(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这次党史知识学习和实...
力箭一号运载火箭于2022年7月27日午间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顺利将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
日前,北方昆曲剧院集结业界精英打造的原创当代昆曲《李佩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全球首演。
通过建立“技术研发—本土验证—国际推广”的创新链条,中国江豚保护的技术和公益经验将从长江走向亚洲湄公河、伊洛瓦底江,...
咸宁网讯通讯员吕蓉报道:7月29日,从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海沧论坛上传来喜讯,赤壁市融媒体中心创作的《“小龙女”追梦...
孟祥伟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创造环境激发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提高站位抓好整改夯实高质量发展生态本底咸宁网讯咸宁...
未来,联合水务集团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与更多的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携手,持续助力国家科技研发,为推动...